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特应性皮炎的中医治疗

特应性皮炎的中医治疗

特应性皮炎是常见的皮肤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

一、概述

特应性皮炎的特征为患者或其家族中可见明显的“特应性”特点:①容易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②对异种蛋白过敏;③血清中IgE高;④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典型的特应性皮炎具有特定的湿疹临床表现和上述四个特点。又称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体质性痒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临床分三期:婴儿期呈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状;儿童期及青年期则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状。

二、病因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尚未明确,包括遗传易感性、食物过敏原刺激、吸入过敏原刺激、自身抗原、感染及皮肤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分为三期:①婴儿期 在出生后第二或第三个月开始发病,皮疹分渗出型和干燥型,均伴剧烈瘙痒。②儿童期 多数在五岁前发病。皮损分湿疹型和痒疹型。③青年及成人期 皮损与儿童期类似。

四、检查

1.血清IgE或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

血清IgE或过敏原特异性IgE升高是特应性状态标志。

2.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

嗜酸性粒细胞(及其释放蛋白)增多是支持特应性状态参考性指标之一。

3.过敏原皮肤斑贴试验或刺破试验

过敏原皮肤试验阳性有助于确定特异性触发因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过敏原皮肤试脸阳性不能证明某一种特殊食物或吸入性过敏原在异位性皮炎发病中有临床意义,而仅表明该过敏原致敏,过敏原皮肤试验阴性有助于排除过敏性触发因素。

五、诊断

根据个人或家族有“特应性”病史,皮损特点进行诊断:即婴儿期呈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状,好发于面颊部及额部;儿童期及青年期则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状,好发于四肢屈侧,特别是肘、腘窝;或呈痒疹状,则好发于四肢屈侧。

六、治疗

去除并避免可能的致病因素,对症治疗。包括润肤膏的常规应用、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的抗感染治疗、非激素类的局部免疫调节剂、抗组胺药口服治疗、光疗、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

特应性皮炎是常见的皮肤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

一、中药治疗

(1)湿热并盛型:法宜清热解毒、利湿祛风。方用解毒利湿汤。热盛加生石膏白茅根,毒热盛时加大青叶,大便燥结加大黄。亦可服用龙胆泻肝丸、热炎宁。

(2)脾虚湿盛型:法宜健脾燥湿、养血润肤。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湿盛渗出多时加萆薢车前子,有热象舌苔黄、脉滑者去苍术桂枝,加茵陈黄柏滑石。也可服除湿丸。

(3)血虚风燥型:法宜养血疏风、除湿润燥。方用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湿盛者加车前子、泽泻,痒甚者加蒺藜、苦参。亦可服养血安神丸配秦艽丸合用。

二、外治法

特应性皮炎除内服用药(食)外,同时配合外治法,疗效会更好。

外治方:

(1)紫草油:紫草9克,用香油适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捞出紫草即可,每日数次,用油涂患处 。

(2)紫金锭醋调成糊状,取糊频涂患处。

(3)乌贼骨适量研细粉,散敷湿疹处,每日数次,适用于有渗出者。

(4)文蛤散:文蛤100克,川椒50克,轻粉3克。将文蛤打成细块,炒至金黄,入川椒同炒至黑色,以起烟为度,入密封罐内封存。第二日加入轻粉,共研细末。香油调搽。

(5)冰片珍珠粉各10克,蛇脂软膏20克,混合为膏状,外搽用,尤适合伴局部感染者。

(6)牛黄10克,七参连膏20克,混合为膏状,敷患处,用纱布包扎,每昼夜换药2~3次。

三、特应性皮炎的辨证论治

湿热型

【证见】皮肤可见红斑、肿胀、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液较多,浸淫成片,瘙痒较剧烈。可伴有发热,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泻,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祛风。

【方药】

1、主方 解毒利湿汤:公英30克,薏苡仁茯苓、地丁、鱼腥草各30克,连翘、泽泻、通草防风、黄柏各15克,蝉蜕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便秘者,加大黄10克(后下)。湿热较盛者,加龙胆草黄芩各15克。剧痒者,加浮萍9克、白鲜皮30克。

2、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热炎宁4粒,每天3次。

风热型

【证见】皮肤见红斑、丘疹、鳞屑、结痂,或有少量渗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利湿。

【方药】

1、祛风凉血汤:荆芥、防风、连翘、苦参各15克,蝉蜕15克,生地黄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鱼腥草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瘙痒较剧者,加浮萍9克、蛇床子20克。渗液偏多者,加土茯苓30克、泽泻15克。

2、中成药

(1)连翘败毒丸口服,每次10克,每日3次,温开水溶解后服。

(2)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血虚风燥型

【证见】患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脱屑,或见头晕乏力,腰酸肢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濡细。

【治法】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方药】

1、养血祛风汤:

当归黄精各15克,川芎、荆芥各12克,白芍何首乌丹参、白鲜皮各15克,生地黄30克,地肤子20克,蛇床子15克,茯苓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瘙痒难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蛎各30克(先煎),夜交藤远志各15克。某一阶段见糜烂、渗液者,加萆薢12克、通草10克、泽泻15克。

2、中成药润燥止痒丸、养血止痒丸口服。(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曹元成)

本页关键字:特应性皮炎  中医治疗  皮肤疾病  两邪相搏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固崩止漏汤治月经过多        下一篇:葛根:解表退热 生津透疹 戒酒止泻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