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老中医》中的“悬丝诊脉”到底靠谱吗?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老中医》第13集,讲述了“名医”赵闵堂为患者“悬丝诊脉”的故事,许多朋友可能在其他电视剧中也看到过类似的镜头。那么,“悬丝诊脉”到底靠不靠谱,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
据说“悬丝诊脉”始于唐朝名医孙思邈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治病的故事。说的是长孙皇后十月怀胎而不生,经过孙思邈“悬丝诊脉”很快就生下一子,关于“悬丝诊脉”的故事从此便流传下来。人们熟悉的《西游记》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中与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中,也提到了孙悟空为患病三年的朱紫国国王“悬丝诊脉”的故事。文中是这样写的:
“孙大圣……将三条金线与宦官拿入里面,吩咐:‘教内宫妃后,或近侍太监,先系在圣躬左手腕下,按寸、关、尺三部上,却将线头从窗棂儿空出与我。’真个那宦官依此言,请国王坐在龙床,按寸、关、尺,以金线一头系了,一头理出穿着窗外。行者接了线头,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着食指,看了寸脉;次将中指按大指,看了关脉;又将大指托定无名指,看了尺脉……”,最后的诊断结果为“是一个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证’”,并以白龙马的马尿作药引治好了国王的病。
在野史及传说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或传说,但在官方及公认的权威药典史籍中却鲜有提及“悬丝诊脉”者,这不是疏漏,而是因为“悬丝诊脉”确实没有科学依据。但切脉确实属于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家的重要诊病方法,通过以手指按患者脉搏,根据脉象的深浅、快慢、力道、节律等来诊断疾病,但仅凭切脉一项难以准确判断疾病,“望、闻、问、切”要综合使用才行。
那“悬丝诊脉”是如何出现的呢?这与中国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俗有关。古时从医者多为男性,女性少之又少,但疾病不分男女老少,女性患了病自然要请医生诊治。为避嫌,常见的就是女患者躺在帷帐里,伸出一只手来请大夫切脉,但权贵大户人家的夫人或小姐身体金贵,男大夫不能直接将手搭在其腕上,只好采取变通的方式,即如《西游记》当中孙悟空给国王治病那样,将几根丝线缠在患者手腕的不同部位,借此切脉,探究病情。
真正的大夫“悬丝诊脉”前后,总会向患者本人或其家人、侍女询问患者的其他情况,比如病症、起居、饮食、舌胎、患病时间等,结合各方面的信息综合判断病因,不会仅凭“悬丝”就对病因做出明确结论的。同时,“悬丝诊脉”是对患者及家属的一种安慰。
至于《老中医》中的赵闵堂自诩“悬丝诊脉”系祖传,显然是胡扯,他神乎其神的所谓“高超技艺”之所以能够骗取了患者家属一时的信任,是因为提前做了手脚,买通了患者家中佣人暗中配合而已。因为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悬丝诊脉”,所以当同行吴雪初再三请他展示时,赵闵堂总是以各种理由推却。事实上,病人家属吃了赵闵堂开的药病情并没有好转,结果被病人家属找上门来讨要说法,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借助中医协会把这事压了下来。这其实也是对类似那些以“悬丝诊脉”为噱头“名医们”的一种嘲笑与警示。
所以说,通过切脉诊病是有道理与依据的,但需要“望、闻、问、切”综合使用。
本页关键字:老中医 悬丝诊脉 赵闵堂 切脉诊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越王台上望罗摩,此时见月心应绝 下一篇:看中医大戏 说语言文字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