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主噫”的临床应用
患者诉六年多来总是忧心忡忡,疑神疑鬼,怕冷,容易大汗淋漓,头面部汗多,心悸,心烦,嗳气,眠差,恶梦频发,整天想闭着眼睛睡觉,不想见人,不想做事。以上症状发作时自我控制不了。望诊见患者脸色微黄微肿,眼神飘忽不定。舌淡胖,脉沉,大便溏,小便色白。西医诊断胃肠神经官能症,中医诊断为怔忡。中西医治疗未见疗效。
抓住患者想睡觉、心烦、脉微细、怕冷的症状,联想到《伤寒论》中的“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故诊断其为少阴病。病至少阴,肾阳虚衰,故怕冷;阴盛于下,虚阳上扰,则心烦;心肾阳气衰微,神疲不支,故只想睡觉。《灵枢·九针论》曰:“五藏气,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语,脾主吞,肾主欠。”五脏之气失调,各有所主病症,心气不舒发为噫气。患者总是心烦,嗳气,正是“心主噫”的表现。《说文解字》言:“噫,饱食息也。” 噫即嗳气,是脾胃气机上逆而致。《素问·脉解篇》云:“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可见,噫归心主。患者脉沉,怕冷,小便白,为阳虚,肾水不能与心火相济。《伤寒论》曰:“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又因患者大便溏,大汗淋漓,头面部汗多,故判断真寒于内,外有假热,有阴阳离决之势,予通脉四逆汤。
处方:制附子20克(先煎40分钟),干姜30克,炙甘草20克,共3剂。
患者服药后第三天晚上打电话说:“服药后很舒服,没那么心烦了。”最近联系,患者诉身体基本正常,精神好,生活愉快。
“噫”可属郁证范畴,多见于胃肠神经官能症,《伤寒论》辨证是少阴病,治法用温中祛寒,回阳救逆。另外,根据临证经验得出温通心阳、开心窍、补心气也是治疗“噫”的有效方法。
上一篇:从“肾虚肝郁”论治阿尔茨海默病 下一篇:从脾虚致消论治糖尿病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霜降养生
- 老年性白内障的预防措施及术后注意事项
- 四类慢性鼻炎需区别 推荐简便有效“推拿法”
- 影响肿瘤病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与应对策略
- 口腔癌的预后转归与护理要点
- 人参汤
- 涎腺肿瘤的中医综合治疗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