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症状大全 --> 胸腹症状 --> 心悸

心悸

心悸,乃心动悸不宁,俗称心跳;一般分惊悸和怔忡两种。前者多因惊恐、恼怒所诱发,全身情况较好,病情较轻;后者并不因受惊,而自觉心悸不安,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重。

【概念】

心悸,乃心动悸不宁,俗称心跳。《伤寒明理论·悸》载:“悸者心忪是也,筑筑惕惕然动,怔怔忪忪不能自安者是矣”。

心悸,一般分惊悸和怔忡两种。前者多因惊恐、恼怒所诱发,全身情况较好,病情较轻;后者并不因受惊,而自觉心悸不安,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重。《医学正传·怔忡惊悸健忘证》日:“夫所谓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

【鉴别】

常见证候

心气虚心悸:心悸不宁,面色咣白,胸满少气,神疲乏力,口唇淡白,手足不温,善欠或太息,自汗懒言,脉弱无力。

阳虚心悸:心悸气短,少气无力,声低息短,胸中痞闷,入夜为甚,畏寒喜温,甚则肢厥,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质淡,苔白湿润,脉沉徽,或沉缓。

阴虚心悸:心悸烦躁,头晕目眩,颧红耳鸣,口干咽痒,失眠多梦,低热盗汗,舌质红,少苔或光剥,脉细数。

心血虚心悸:心悸怔忡,面色不华,心烦不寐,手足乏力,精神不振,唇淡爪白,舌质淡,苔白薄,脉细而弱。

惊恐伤神心悸:心悸善惊,惕而不安,多梦易醒,面色苍白或青紫,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小数。

心血瘀阻心悸:胸闷心悸,短气,心痛如刺,重则痛引肩臂,面唇紫暗,四肢逆冷,口干咽燥,舌质青,或见瘀点,或紫绛,苔白或黄,脉涩结代。

痰火扰心心悸:心悸烦躁,口舌糜烂疼痛,口苦咽干,吐痰色黄,头晕失眠,或吐血、衄血,便秘溲赤。舌尖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水气凌心心悸:心悸胸满,头目眩晕,小便短涩,舌质淡,苔水滑,脉沉弦。

鉴别分析

心气虚心悸与心阳虚心悸:两者同属心虚证,病因大致相同。一般多由老年脏气衰弱,或因久病不复,或因过汗、过下损伤气血而成。二者共同症状为:心悸,短气,自汗,活动或劳累加重。其辨证要点:心气虚心悸之主要脉症,除上述共同症状外,兼见面色咣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墩,苔白,脉虚;心阳虚心悸之主要脉证,除上述共同症状外,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紫暗,脉微弱或结代。治法:前者宜养心益气兼安神定志,方用琥珀养心丹或养心汤;后者宜温补心阳,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心阴虚心悸与心血虚心悸:两者亦同属心虚证,病因亦大致相同。一般由于阴血化生之源不足,或继发于失血之后(如产后失血过多,崩漏,外伤出血等).亦可由于过度劳神,以致营血亏虚,阴精暗耗所引起。二者的共同症状是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其辨证要点:心阴虚心悸除上述症状外,兼见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津,脉细致;心血虚心悸除上述症状外,兼见眩晕,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弱。治法:前者宜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方用定心汤或补元益阴汤;后者宜养心益血,安神定志,方用归脾汤或河车大造丸。

惊恐伤神心悸:此证主要由于突然惊恐,“惊则气乱”以致心神不能自主,坐卧不安而生心悸;又“恐则气下”即所谓恐伤肾,精气虚怯,以致心悸不宁。治宜镇惊安神,补心扶虚,方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心血瘀阻心悸:其因多由心气虚或心阳虚,血运无力所致。或七情过激,劳累受寒.以致血脉阻滞而形成心血瘀阻。其辨证要点为心悸,伴有胸胁刺痛或闷痛,并常引臂内侧疼痛,尤以左臂痛为多见,一般痛势较剧,时作时止,重者并有面唇青紫,四肢逆冷,舌质黯红或见紫色斑点,苔少,脉微细或涩。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血府逐瘀汤或冠心Ⅱ号。

痰火扰心心悸:其因多见于情志之火内发,或六淫化火内郁,或因过食辛辣,过服温补药物所致。其辨证要点为心烦而悸,急躁失眠,口舌糜烂,或舌强难言,舌红苔腻,脉数滑。治宜清热豁痰,宁心安神,方用温胆汤或加味定志丸。

水气凌心心悸:此证多由心阳虚而水饮上泛所致。其证可分为二:一是心阳虚,加之脾肺气虚,不能布散津液,留而为饮,或水气上冲。其辨证要点为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气短,头目眩晕,胸中发闷,咳嗽,咯吐稀白痰,舌苔水滑,脉沉弦。治宜通阳化饮,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另一是心阳虚,又加肾阳之虚,下焦水寒无所制伏,形成水邪上泛,其辨证要点为头眩心悸,伴有小便不利,筋惕肉瞤等证,脉沉,舌质淡,苔白滑,或见肩背疫凝,或见腹痛下利,或见肢体浮肿。治宜温阳散寒、利水消阴,方用真武汤加减。

心悸辨证,首先应注意辨别虚实。一般以虚证为主,实证则少见,但常因内虚而复加外因诱发,出现虚实并见之证。治疗一般多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虚证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为主,并可酌加宁心安神之药;实证则以清火化痰,行瘀镇惊为主。虚实兼夹者,当分清主次缓急,予以辨治。

【文献别录】

《证治汇补》:“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失守,神去则舍空,舍空则郁而停痰,痰居心位,此惊悸之所以肇端也。”“有停饮水气乘心者,则胸中漉漉有声,虚气流动;水既上乘,心火恶之,故筑筑跳动,使人有怏怏之状,其脉偏弦。”“有阳气内虚,心下空豁,状若惊悸,右脉大而无力者是也。”“有阴气内虚,虚火妄动,心悸体瘦,五心烦热,面赤唇燥,左脉微弱,或虚大无力者是也”。

《张氏医通·悸》:“悸即怔忡之谓。心下惕惕然跳,筑筑然动,怔怔忡忡,本无所惊,自心动而不宁,即所谓悸也。”

本页关键字:心悸  心动悸不宁  心跳  惊悸  怔忡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心下悸        下一篇:心中懊憹

>> 返回胸腹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