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汤)治咳嗽体会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后世医家多认为是治蛔之专方,但乌梅丸绝不仅仅是治疗蛔虫的方子,乌梅丸寒热刚柔同用,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不但可以治疗厥阴经原有的疾病,也能治厥阴病欲解时发生的疾病。龙砂学派代表顾植山教授从“厥阴病欲解时”着眼,认为厥阴为两阴交尽、由阴出阳的时间节点,乃阴之将尽、阳之初升之时,用乌梅丸治疗在丑至卯时(凌晨1~5点)出现的一切病症或病症加重者均获良效。
患者张某,女,46岁,主因咳嗽6个多月,于2016年2月1日就诊。患者于2015年7月因感冒引起咳嗽,久治不愈,咳嗽至今,白天咳嗽很少或不咳,每于后半夜2~3时发作,发作时呈连续性呛咳,常引发胸憋闷、眼发黑,无痰或仅少痰,饮食二便调,睡眠差。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效果欠佳,亦曾数次拍胸部x光片或胸部ct,均示肺纹理增粗,未见占位病变。脉弦,舌正。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用乌梅丸(汤)加味治之,7剂,水煎2次混合,晚上睡前和翌日早饭前各服1次。
组成:乌梅30克,黄连6克,黄柏10克,制附子6克,干姜4克,细辛6克,桂枝6克,肉桂2克(后下),当归10克,党参15克,炙百部10克,炙紫菀15克,白芍15克,僵蚕10克,蝉脱6克,炙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方解:方中乌梅丸乃厥阴病之主方;加百部、紫菀通过调畅肺气之升降而止咳;加僵蚕、蝉脱,解痉止咳化痰;加白芍合甘草,乃《伤寒论》缓解痉挛之名方芍甘汤,缓解痉挛性咳嗽。
2月16日二诊:服药3剂已不再出现阵发性呛咳,咳出少量稠痰,咳出后感觉轻松,夜里不再咳嗽,可睡到天亮。脉沉弱,舌正常。肺部听诊可闻痰鸣音。再次拍胸部x光片,示肺纹理粗,未见占位病变。分析患者咳痰不爽是主要矛盾,予止嗽散加味以化痰止咳,7剂,水煎服。
止嗽散组成:炙百部10克,炙紫菀15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前胡10克,荆芥10克,炙桑皮15克,远志10克,地龙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4月3日三诊:患者诉已无不适。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八月顺时养生:早卧早起 神志安宁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处暑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7年09月05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7年09月05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7年09月0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7年09月04日快讯
-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