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诊断 --> 中医切诊 --> 中医脉象之长脉

中医脉象之长脉

长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长。长脉见于古籍亦很早,尽管早期没有记载它的指征,但《内经》、《难经》中是屡屡提及的,说明它是一个重要常见的脉。

长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长。长脉见于古籍亦很早,尽管早期没有记载它的指征,但《内经》、《难经》中是屡屡提及的,说明它是一个重要常见的脉。

在《内经》提到季节脉时已见到长脉的一些端倪,例如在《索问·平人气象论》上说:“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日肝平,……如循长竿,日肝病……”又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日弦,……”《难经·第五难》的提法亦大致相同,当然这种说法还不能与弦脉完全分开,正式提出长脉在《内经》上亦不少,例如:“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素问·脉要精微论》)“心脉搏坚而长……肺脉搏坚而长……,肝脉搏坚而长,……胃脉搏坚而长……,脾脉搏坚而长……,肾脉搏坚而长……”(《素问,脉要精馓论》)。在《难经》上有“……然牢而长者,肝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难经·第四难》)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长;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难经-第七难》)。按此文亦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但阙三阴经之文。又如:“诊病若闭    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弦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难经-第十七难》)“……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为阴乘阳也,脉虽时浮滑而长,此谓阴中伏阳也。”(《难经·第二十难》)

《内经》、《难经》虽然没有正式提出长脉脉形,但一些联系和沦述亦给后人以启发,因而迢迢、长竿等都为后人作为长脉脉形的解释了,在《脉经》的二十四脉中没长短二脉,这可能是在内、难中长与弦联系密切有分有合,而短又极易与涩脉相台,故尔《脉经》就没有另立长短二脉,但揆诸实际,长短二脉还是有它们独立意义的,故而后世脉书多数是有长短二脉的。

正式提出长短二脉并记载了它们的脉形是自《中藏经》开始的,说是“长人脉长”,这还不能算是很具体的对病脉的解释,另外《中藏经》是宋人伪撰,亦非华佗所著,再就是伪撰《脉诀》提出:“长者阳也,指下寻之,三关如持竿之状,举之有余,日长。过于本位亦日长。”除“举之有余”不确当以外,基本上对脉形的说解还是对的。李时珍的解释是:“不小不大迢迢自若,如循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又说:“过于本位脉名长。”(《濒湖脉学》)李时珍肯定了过于本位这个提法是很正确的。因为长脉亦和缓脉有相类似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可以是正常脉,亦可以是病脉,故尔在正常脉形的基础上,加上过于本位是正常人出现的长脉不算病脉,且果既过于本位,力度又强则是长脉的病脉,李时珍说:“实、牢、弦、紧皆兼长。”实际这些脉不一定都有过于本位的脉形,实、牢、紧兼有弦的因素是肯定的,前人所提实、牢等脉的长是受古人弦长不甚分别的影响,因此亦认为与弦紧都兼有长了,紧确实是弦再加上一些条件所构成的。

历代脉学书籍所说长脉脉形,虽然有简有繁,但大多与《脉诀》、《脉学》相似。如崔氏《脉诀》说:“过于本位,相引日长。”《诊家枢要》说:“长,不短也,指下有余,过于本位。”《脉诀图说》说:“长脉,不小不大,迢迢自若。”《医学入门》说:“长脉过指出位外。”《太素脉秘诀》说,“过于本位,通流而长。”《脉诀汇辨》说:“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医碥》说:“溢出三指之外为长。”《医灯续焰》说:“脉位有三,寸关尺也,长则透出本位,唯其透出,乃见长象。”可见长脉的特点主要是过于本位。有很多书指出过于本位这一条件就不一一列举了。经脉本来是如绳无端的,但临床诊察时脉象又确有长、短的现象出现,对此何梦瑶在《医碥》中曾说:“长,溢出三指之外,按扣之脉,由胸中行至大指端,非有断截,本无长短可言。然脉体有现有不现,不现者按之止见其动于三指之内,现者见其长出于三指之外,则长短直分矣。”确实是道出了这一事实,有现有不现是由于生理、病理等原因所致,亦是征诸实际凿然可信的。

长脉,亦有一些不准确,或带有错误的说法见于历代书籍,例如:长脉诸家多不按寸关尺分部,如要分部亦只可能是见于寸和尺,不能见于关脉,这道理与短脉是一致的。但有些书却有关脉的长脉,《脉诀刊误》说:“过于本位,谓或尺,或关,或寸过于一指之外,此各部之长脉。”《脉诀》说:“三关如持竿之状。“是寸关尺连超来说当然可以,如果分开来则关没有出现长脉之理,戴同父刊《脉诀》之误,此处却是《脉诀》不误,他自己误了其后如《古今医统》、《诊家正眼》等书亦有关脉的长脉,当然亦是不对的。

长脉的条件是惟一的,因为它是个单因素脉,有的书上提到其他条件是不对的。如《脉诀》提出:“举有之余”这是羼人了浮的因素。《外科精义》提出:“提之则洪大而长。”这是羼人了洪脉的因素。《脉诀指掌》、《医经小学》提出了“流利”,这是羼人了滑脉的因素。《古今医统》提出:“长为气治,兼诸濡滑为平。”这是羼了濡滑二脉的内容,原于《素问·玉机真脏论》的“软弱轻虚而滑”等说而来的,但那是说春天的季节脉不是说典型的脉,都无补于长脉的说解,而且混淆了长脉的形象。

关于长脉还有三个具体问题须要分析说明,一是长脉究竟多长的问题;一是搏指与否的问题;一是余韵的问题。

长脉究竟应该有多长,应当说是在指下有过于本位的情况就算长脉,但后世医家有缘《难经·第二难》中“覆溢”二脉为说的,《难经》原文为:“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九分而浮,过者法日太过,减者法日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一寸而沉,过者法日太过,减者法日不及,遂人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日覆溢,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说明上鱼人尺是真脏脉,长脉是正常脉或一般的病脉,从形象到性质它都是没有这么严重的,但亦许“好古”吧,有些书还引用了《难经》的说法,如《四明心诀》说:“如无病而上鱼际,寸与尺等露而不陷也。”《脉理求真》说:“长则指下迢迢,上溢鱼际,下通尺泽。”它们将上鱼,人尺作为长脉必备条件是不适当的,但临床上偶尔确可见到上至鱼际的长脉,尤其是弦长脉,病情亦不一定像《难经》说的那么严重,而下尺的问题恐无可能,因为自尺脉以下动脉血管隐伏内里很难设想能像寸关尺那样,直到臂弯仍然摸得很清楚,像长短、浮沉,迟数、滑涩等脉本来就都有程度上的不同,但是到一定程度就能做为定脉的根据,如六至为数,三至为迟等,长脉亦是这样过于本位就是长脉,极个别的可以上至鱼际,但不能将上鱼人尺定为必具条件,那样就会漏掉许多临床上的长脉。何况这个条件还是不可能的。

关于长脉搏指与否的问题,后世诸家有的说是搏指有的说是不搏指,例如《通雅-脉考》说:“长如长竿,过于本位,而不搏指。”黄琳的《脉确》说:“迢迢自苫指间长,倘带搏坚便失常。”这可能是根据《内经》所提出的“搏坚而长”为病脉(见前文引《素问.脉要精微论》)。若然,凡搏者,搏坚为病脉之长,不搏指则为正常人可见之长脉,这可供临床分析参考。

另外,高鼓晦的《四明心法》上提出了一个长脉的余韵的问题。说:“有往来之长,谓来有余韵也,此脉最善。”这个说法得到一些医家的同意和称誉,例如何梦瑶曾说:“高鼓峰云:‘有形体之长,有往来之长,有往之长谓来有余韵也。’案高说甚善,长短本言形体,而凡脉之以神气悠长为贵者,固可因此说而想见其状矣。”

《脉如》亦引用了高氏之说,但无分析与新的进展。高氏余韵之说有些“超以象外”的味道,无法用具体形象说明,但结合何氏的“神气悠长”和“此脉最善”来看,可以说是像“琴有余韵”、“诗有余意”等等,是在长这个原则下的好的、理想的表现,我们知道脉来骤起骤落,甚者如弹石、如鸟啄是不好的,而起落之际有连绵之感(如《新著四言脉诀》就提到过长脉的有连绵的表现,最好的)。因而可以说形体之长是空间的,往来之长是时间的,高氏此说确是精辟。不过一般说的长脉和带有长脉因素的复合脉如实、牢等都是指前者而非后者。根据历史文献及对其分析考证,结合临床实践实验等经验体会拟订长脉的传统指标应为:

1、长脉为具有独立意义之单因素脉象。

2、长脉的脉形只以指下感觉的长度言,不包含其他因素,长脉与短脉及正常脉的长度感觉构成不同长度之脉度。

3、长脉只能于寸尺两部见到,关脉不可能有长脉。

4、长脉可以是正常脉,亦可以是病脉过长(上出鱼际,下及尺泽)及力度过强有失冲和(搏指)为病脉。

5、长脉的指感为寸尺两端过于本位,迢迢自若。

6、长脉的客观形象描写的“长竿末梢”等原为春季季节脉的形象描绘之一,有一与弦脉相混之弊,只能供参考不能过执。

7、长脉可以与其他有关脉象组成非单因素之脉象(如实、牢等)。

本页关键字:中医脉象之长脉  长脉  中医脉象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脉象之短脉        下一篇:中医脉象之弦脉

>> 返回中医切诊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