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之革脉
革脉是属于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它是芤、弦两脉的合体脉,既具有弦的张力又有中空的情况,所以古人说是“如按鼓皮”等。
革脉的名称出现得较早,但在《内经》上提到的革并不是后来所说的革脉,《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浑浑革至如涌泉,……”按此处之革当读作“亟”亟,急也,《礼·檀弓》:“夫子之病革矣。”就是说病势紧急了,《礼·檀弓》:“若疾革。”释文:“本作亟。”革至如涌泉,亟至如涌泉也,脉来急正形容如泉涌之势,这与后人如按鼓皮的革不是一个意思。
正式提出革脉之形而为后人尊用的是仲景,在《伤寒论·平脉法》上说:“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金匮要略》文同。《脉经》在革脉脉形的说解中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就是以牢为革,说:“革脉有似沉状,实大而长微弦。”在今本《脉经》此文下有《干金冀》以革为牢之语。按《千金方》与《脉经》相同而《干金翼》就改正为牢脉了。说明孙思邈氏晚年著《翼方》改正了这个错误,王叔和是深通仲景之学的,他的原著《脉经》是不会以牢为革,再证明《千金要方》已缘这种错误,说明问题出在王叔和以后孙思邈以前,亦即晋后唐前的南北朝时期。《脉经》何以没有芤弦相合之脉,则难以索解古书传抄之际多有讹误亦好存而不议了。而“《干金翼》以革为牢”之语当出宋人校刊时所注。
但历代脉书言革脉都是以仲景之说为准的。例如崔氏《脉诀》说:“弦大芤虚,脉曰改革。”按大与芤都是芤的一部分条件,改为革的注解,这三字都是四言诗之“趁字”不可以词害义,后来滑伯仁、朱丹溪等人提出了“如按鼓皮”,形容革脉形神兼得受到大家的承认,引用的人很多。例如《濒湖脉学》说:“革脉弦而芤,如按鼓皮。”可谓简而得要。
由于后人对《内经》的革未能很好理解,个别书中仍用古说者,如《脉诀阐微》说:“革脉来浑浑而浊乱……”等。《脉学辑要》说:“案仲景日:‘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埽下,男子则亡血失精。’因此观之时珍辨诸家之误为得矣。王士亨日:‘革脉如涌泉谓,出而不返也。’此缘脉要精微浑浑革至之革为义,恐与此不相干焉。”《脉学辑要》说得很对,《内经》的革与后来的革脉确不是一回事。
这些说法是根据李时珍的。又因为《脉经》以牢为革,以致后人仍有革牢名混者,如《脉语》说:“革,按之如鼓皮,虚大而坚日革。”这说得很对,但是下面又说革是:“牢之别名也,谓之牢者,牢守其位,不上不下。”这就错了。亦有人将革牢内容相混,例如《诊家枢要》说:“沉伏实大,如按鼓皮日革。”沉伏实大是牢,如按鼓皮才是革,这二者不可兼得,所以是错的。《脉诀指掌》、《太素脉秘诀》同《中国医学大辞典》:“此脉其象沉伏,按之实大如鼓皮为弦芤两脉相合之象。”较之滑寿等人之说更为不伦。个别脉书疏忽了革脉中定的条件,例如《医学心悟》说:“革,浮而坚急也。”《医宗金鉴》说:“浮而极有力谓之革脉。”《诊家直诀》说:“浮薄而硬,革也。”都不及空,是不全而的。
另外《诊宗三眯》、《脉理求真》、《脉名》都提到革脉中有“数”的条件,《医碥》又说有“迟”的条件,都是画蛇添足。《沈氏尊生书》说:“沉失常度为革。”太不具体,叉说:“其象沉伏实大,如按鼓皮一般。”又是误与滑氏等相同了,舒诏的《辨脉篇》说:“革脉浮大有力,中候沉候皆空。”叉自为夹行小注说:“不空为洪,中空为芤,中沉皆空为革。”叉忽略了弦这个条件,当然亦是个大缺点。《三指禅》说:“实而空者为革,革脉惟旁实,形同按鼓皮。”实脉就不可能空,鼓皮亦不能旁实,旁实是破鼓,向来没有破鼓之说,亦不可能在脉管上摸出破鼓的感觉,这种说法显然是糊涂的。总之革脉脉形是芤弦相合,如按鼓皮,历代脉说.绝大部分都主是说,个别问题是由于《脉经》以牢为革等原因引起,亦不难厘正。
根据历史文献及对其分析考证,结合临床实践、实验等经验体会,拟订革脉的传统形式的脉象指标为:
1、革脉属于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
2、革脉是综合弦、芤二脉的脉形所构成,它既有张力强的表面有力的一面,又有按之空虚内部不足的一面。
3、般是用“如按鼓皮”来形容带有客观性质的指感,来体现革脉的脉形。
4、革脉亦可以与其他脉象如表现至数的迟、缓、鼓、不齐等脉形成兼脉。
本页关键字:中医脉象之革脉 革脉 中医脉象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