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医药典故 --> “撮药”的来历

“撮药”的来历

孙思邈每次为病人看完病,他总是将拇指、食指与中指伸入身上的小口袋中“撮”出中药进行配药,往往药到病除,其医德医术为世人景仰。久而久之,人们便把他这一“撮药”动作,比喻为病人配药治病。

《水浒传》第二回:“我有个医心疼的方,叫庄客去县里撮药来,与你老母亲喫。”旧时去药铺买药通常会说去“撮药”,现在“撮药”一词仍然广泛用于口语,意指拿着中药方子去药店配药。那么,所谓“撮药”是从何而来呢?

相传,唐代药王孙思邈擅长医、道,终身不仕,隐于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平时,为了方便将顺手采到的中药分类,他常常穿着一件全身缝满小口袋的衣服。走到哪里,他就将身上的“百草堂”带到哪里,为无数的病人解除痛苦。有一天,孙思邈经过一个村口,见到一位妇女躺在地上,口中不断呻吟,他急忙上前一看,这位妇女的小腿上被狗咬了一口,鲜血直流,他赶忙从围身口袋内取出药来,给她敷上,这位妇女的血止住了、疼痛一下减轻了许多,不久这位妇女的丈夫赶到,见此情景,十分感谢孙思邈救妻之恩。

孙思邈走到哪里,就行医到那里。每次为病人看完病,他总是将拇指、食指与中指伸入身上的小口袋中“撮”出中药进行配药,往往药到病除,其医德医术为世人景仰。久而久之,人们便把他这一“撮药”动作,比喻为病人配药治病。

后来,随着中药的种类越来越多,药铺为了方便贮药、找药,也参照孙思邈的方法,把药存放在装有一个个小抽屉的药柜里,并把一个抽屉分成四个格子,按照一定顺序贮药,以方便“撮药”。

本页关键字:撮药  撮药动作  孙思邈  百草堂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阎季忠 秉公心传承钱乙学术        下一篇:简文帝书《劝医论》

>> 返回医药典故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