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的来历
吴茱萸,又名吴萸、淡吴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将近成熟的果实。中医认为,吴萸辛、苦、热,入脾、胃、肝经,有散寒止痛,疏肝行气,和胃止呕之功,本品能温中散寒而止痛,又善解肝经之郁滞,常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呕吐吞酸及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泄泻等,尤以止痛、止呕效果显著。
吴茱萸的来历,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称为吴萸。有一年,吴国将它作为贡品进献楚国,楚王见了大为不悦,不听吴臣的解释,将其赶了出去。幸亏楚国有位精通医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吴萸。一日,楚王受寒而旧病复发,胃痛难忍,诸药不效。此时,朱大夫将吴萸煎汤治好了楚王的病。当楚王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前往吴中道歉,并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萸。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朱大夫的功劳,楚王把吴萸更名为吴茱萸。
吴茱萸,又名吴萸、淡吴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将近成熟的果实。中医认为,吴萸辛、苦、热,入脾、胃、肝经,有散寒止痛,疏肝行气,和胃止呕之功,本品能温中散寒而止痛,又善解肝经之郁滞,常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呕吐吞酸及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泄泻等,尤以止痛、止呕效果显著。《本草纲目》言其:“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其所治之症,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也。”《本经》言其:“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吴茱萸辛香气浓,内服外用均可.对各科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