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黄帝与中药
1.被康熙撤下神坛的灵芝
古时的灵芝甚为罕见,历代皇室常把它神话为国泰民安的吉祥物及返老还童的仙丹妙药。然而,有着远见卓识的康熙却并不为灵芝离奇的神话所迷惑。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广西巡抚陈之龙奏道:“广西桂林山中产有灵芝,时有祥云覆其上。”康熙当即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祥异现象无益于国计民生。只有收成好,老百姓丰衣足食,才是莫大的祥瑞。”并断然拒绝前去观看。谁知又过了4年,不知趣的直隶总督赵弘燮为邀功求赏,将满城长出的一株灵芝献给康熙,并一再强调它象征着圣朝祥瑞。谁知康熙听后,龙颜大怒,狠狠地说道:“过去的那些皇帝都说它是祥瑞之兆,以我之见,年谷丰登,百姓衣食无忧才是真正的大瑞。”其实,抛开古人对灵芝有祥瑞之兆的神话不说,单说灵芝入药,却是一味不错的中药。
灵芝,为多孔菌科植物灵芝(赤芝)或紫芝的子实体,均腐生于栎及其他阔叶树的根部或枯干上,分布全国。四季可采,洗净,晒干,现多人工培养,用其菌丝及发酵液。
在中国历史上,灵芝总被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能治人间百病,有起死回生之效,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为救许仙,历经千难万险,盗来仙草灵芝,使许仙还魂再生。如今,医学研究已揭开“仙草”的神秘面纱。我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人体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自然的组成部分,平衡不仅是自然的法则,也是人体健康的法则,因此,人类最理想的保健模式,应该是在保持人体整体平衡的基础上维持正常的自我修复能力。而灵芝含有多糖类,三萜类,氨基酸多肽类,腺苷等多种化学成分,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和代谢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具有调节作用,这三大系统保持“内稳定”,是实现人体整体平衡,维持人体健康的前提,在目前已知的领域内,灵芝被证实为最佳的人体整体平衡的调节剂。
中医认为唱灵芝甘、微苦、温,入心、脾、肺、肝、肾经,有补气益血,养心安神,止咳平喘之功。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将其列为“上品”药材,认为其“益心气,增智慧,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本草纲目》言其“明目益精”。药理研究表明:灵芝主要含赖氨酸、亮氨酸等15种氨基酸和甜菜碱等4种生物碱以及钠、钾、钙、铜、锌等13种无机元素,此外,蛋白质、糖类的含量也十分丰富,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强心、改善冠脉血液循环,增加心肌血氧供应,降压、降脂、护肝,捉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周围血中白细胞增加,并有抗过敏、止咳、祛痰作用。
2.康熙赐曹寅地黄汤
康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开明君主,杰出政治家,而且他对我国医学颇感兴趣,他直视医药保健,熟谙养生之道。因对辰药有较深入的了解,康熙对御医诊病处方常会加以评议,提出看法,还不时给臣下行病赐方,并收良效。
《庭训格言》曾记载了康熙御赐地黄汤的故事,接受赐方的人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曹寅时任江宁织造,身患疥疮两月未愈,卧床不起。康熙获知后,亲赐“六味地黄汤”,曹寅遵旨服药,疾病很快便痊愈了。为躬谢呈帝赐药,曹亲书曰:“臣今岁偶感风寒,因误服人参,得解后,旋复患疥,卧病二月余,幸蒙圣恩,命服地黄汤得以痊愈。目下服地黄丸,奴身比先觉健旺胜前,皆天恩浩荡,重赐余生。”
六味地黄汤本非专门治疥之方,其主要功效是“滋阴补肾”,凡肾阴亏损、肾阴不足而引起的诸症均可使用。那么,它怎么治愈了疥疮呢?
原来,康熙深知曹寅生活放荡;常混迹于秦楼楚官之地,身体必有肾阴不足之候,六味地黄汤顶在治本,使肾阴之亏得补,身体不虚,邪不可干,故有助疾病痊愈。由于疥疮病因多与血中毒热、湿邪相关,而方中地黄、丹皮滋阴凉血、清热解毒,泽泻利湿泻热,故地黄汤对热毒疥疮也当有一定疗效。《医宗金鉴·外治心法》中有“祛风地黄丸”,方中地黄为主药,用于治皮肤瘙痒等症,现代研究发现,地黄有抗炎、抗兵真菌等作用,单味地黄对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都有效。
值份一提的是,康熙嘱曹寅戒欲,赐方“土茯苓代茶饮”。土茯苓具有利湿解毒、祛风功效,可治杨梅毒疮、湿热疮毒等皮肤病。两方同用,可谓标本顾,这足以表明康熙对医药的精通程度。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