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悟》生地黄汤治疗血证验案三则
生地黄汤出自《医学心悟》卷三,为临床上血证的常用方剂,是滋阴凉血、宁络止血的效方。其组成(原方剂量)为:生地三钱,牛膝、丹皮、黑山栀各一钱,丹参、元参、麦冬、白芍各一钱五分,郁金、广三七、荷叶各七分。
生地黄汤主治吐血,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方中以生地为君。生地,甘、苦,寒,归心、肝、肾经,甘寒质润,苦寒清热,入营分、血分,为清营、凉血、止血之要药。方中牛膝散血,兼引血下行;丹皮、元参、黑山栀、丹参,凉血止血;麦冬、白芍,滋阴敛津;郁金、广三七,行瘀止血。
临床治疗吐血、鼻衄、齿衄等血证,每以此方加减出入用药,每获良效。兹举案例三则:
案例一
沈某,男,50岁。素有胃病,夏日劳做过极,至傍晚6点时分,顿发吐血,见鲜血自口中外溢,病人面色苍白。嘱家属从柴灶锅底铲半两烟屑(百草霜),凉开水冲服,药用生地黄汤加味。
处方:生地15g,牛膝9g,丹皮9g,黑山栀9g,丹参12g,元参12g,麦冬12g,白芍12g,郁金5g,广三七5g,人参10g,黄芪12g。3剂。水煎,日3服。服药后,是夜吐血停止。原方续服药2剂,病愈。继用人参归脾丸以善其后。
按:吐血是指血不归经,血自口吐出或呕出为主的病证。吐血属胃的病变,胃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之经,若外邪犯胃或胃本虚弱,均可使胃络损伤。亦可因他脏影响,伤及胃络而致吐血。本例因劳倦过度,损伤脾胃,脾气虚则不能统血,血液外溢,上逆吐血。治宜标本兼顾,以生地黄汤滋阴凉血宁络,加人参、黄芪补气摄血。故收佳效。
案例二
加胆草黄连,鼻衄奏效
谢某,男,10岁,2018年,8月1日初诊。原患有鼻血史,一日前,曾大量流鼻血。出血较多,色深红,移时难止,伴有烦躁不安,头痛,眩晕,口苦咽干,胸胁胀满,面红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辨析:肝主藏血,为刚脏,其性劲急;肝火上逆,扰及鼻窍,迫血外溢,出血量多且不时而发;火热上扰清窍,则头痛,眩晕,耳鸣,口苦,咽干;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胸闷胀满,烦躁易怒。舌、脉均为肝盛之象。
诊断:鼻衄(肝火上炎,络脉被扰)。 处方:龙胆草6g,川黄连6g,知母10g,黄柏8g,生地12g,女贞子10g,麦冬10g,白芍10g,丹皮8g,三七粉5g,荷叶5g,旱莲草8g。5剂。
8月6日二诊:服药后仅有一次出血,量极少,很快止血,尽5剂药后,未再出血。头痛,烦躁均除。
按:鼻衄是指血不归经引起以鼻中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成因为热邪伤肺,胃热伤络,肝火上炎,气虚无摄等。本患者辨为肝火上炎,火伤鼻络,方以生地黄汤原方滋阴凉血止血,加龙胆草泻肝火,黄连清心经之热,方药中的,投药则效。
案例三
偕知母黄柏,齿衄能愈
储某,48岁,2018年5月24日就诊。自去年下半年,拔牙镶牙以后,遂发现牙龈渗血,初未在意,及至今年时有出血,口齿稍加吸漱,便能吐出少许血液,色淡,随漱随有,伴内热烦躁,龈浮齿摇,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诊断:齿衄(阴虚火旺型)。
处方:生地15g,牛膝9g,丹皮9g,黑山栀9g,丹参12g,元参12g,麦冬12g,白芍12g,郁金5g,广三七5g,荷叶5g,知母9g,黄柏9g。7剂。水煎,日2服。
复诊,上方加减继服5剂,痊愈。
按:血从牙齿缝中溢出,名曰齿衄。多与胃肾有关,其主要病机分为实火与虚火两端。本例病人多由阴虚火旺所致。其发病缓慢,血紫暗而量少,齿龈隐痛,牙齿松动,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在清热凉血的同时,要兼顾肾阴。故用生地黄汤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
上一篇:头疼辨治 下一篇:黄芪麻仁陈皮汤治便秘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月顺时养生:控情绪防燥邪养阴精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寒露养生
- 一醉真能解千愁?八大误区要记牢
- 血虚原因分三种 食疗补血要辨清
- 十月萝卜赛人参,正确吃法才补人
- 东直门医院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搭建 “京鲁糖尿病联合防治云平台”
- 猪苓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