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痱子仍未消 中医外治显良效
虽说三伏已过,但“秋老虎”的到来,让天气依旧很闷热。有孩子的家长们很苦恼,因为宝宝痱子大作战仍未结束。那该怎么办?
痱子是盛夏、初秋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气温高,汗液分泌过多,蒸发不畅,容易导致汗毛孔被堵塞,但阻塞的汗腺还仍在分泌汗液,这样淤积在表皮汗管内的汗液使汗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汗管扩张破裂,汗液外溢渗入周围组织,在皮肤下出现许多针头大小的小水疱,这就形成了痱子。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可加重炎症反应。
有人认为,汗孔的闭塞是由于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也有人认为痱子的发生与出汗过多无关,而与皮肤表面大量繁殖的微球菌有关。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天天蹦蹦跳跳,一刻不停,加之体内新陈代谢旺盛,非常容易出汗,汗多又没有及时擦干,造成汗毛孔堵塞,因此孩子特别容易发生痱子。除了手心、脚底以外都可发生痱子,常发生在头皮、前额、颈、胸、臀部、肘弯等皱壁部位。根据汗腺导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类:
红痱
亦称红色粟粒疹,皮疹为密集排列的针头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四周有一圈红晕。皮疹成批出现,消退后有轻度脱屑。搔抓后可致继发感染引起毛囊炎、疖肿。皮疹好发于手背、肘窝、腋窝、颈、胸、背部、头面及臀部等,自觉刺痒和轻微烧灼感。
白痱
也称为晶形粟粒疹,皮损为非炎症性密集分布的针头大小、壁薄而微亮的小疱,轻擦易破,干后有极薄的细小鳞屑。皮疹好发于颈、躯干部。常无自觉症状。
深痱
也叫做深部粟粒疹,皮损为深在性水疱,刺破水疱有透明液体流出。皮疹好发于躯干、颈部,而面部、掌跖无皮疹。高温出汗时皮疹增大,不出汗时皮疹则不明显。可伴有全身衰竭症状。多见于严重且反复发生红色粟粒疹的患儿。
脓痱
又叫做脓疱性粟粒疹,多由红色粟粒疹发展而来。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针头大小浅表脓疱。脓疱内常无菌,或为非致病性球菌,但溃破后可继发感染。皮疹好发于皱襞部位,如四肢屈侧和阴部,头颈部也可见。
得了痱子怎么治?局部外用清凉止痒洗剂如1%薄荷炉甘石洗剂、1%薄荷酊;脓痱可外用2%鱼石炉甘石洗剂、黄连扑粉。瘙痒明显时口服抗组胺药。脓痱感染时选用抗生素。此外,还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花椒水治疗痱子 10克花椒放入不锈钢锅内,加入200毫升水,大火煮沸,调至小火再煮5分钟,煮后凉到不烫手时,取一半,用药棉蘸花椒水擦患处。一般12小时后痱子脓尖可收缩干瘪。为巩固疗效,可将剩余一半花椒水在小火上温一下,待下次再重新擦洗患处。对痱子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藿香正气水外涂治痱子 取藿香正气水1支按比例加凉开水或生理盐水稀释,稀释浓度为:不满3个月的婴儿,用药液与水比例为1:3,4个月~12个月为1:2,超过1岁为1:1。用药前先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擦干,然后将稀释后的药液用消毒棉花蘸药汁涂擦于患处,每日2次~3次,5天为1疗程。
三棵针中草药牙膏治疗痱子 将三棵针中草牙膏涂于患处,2次/天,每次涂抹前用温水将患处清洗干净后再用。临床使用效果好,止痒效果明显。一般2天~3天痱子即可消退。
除了外涂外擦,对小孩来讲,还可选用浴疗。
十滴水浴 将半瓶十滴水倒入5升的温水中,此时不要再用香皂、浴液以免冲淡药液,降低疗效。该法非常适合用于小儿初生痱子时,洗浴几次即可痊愈。
金银花浴 取金银花50克,煎水滤汁后兑入浴水。给小儿洗泡20分钟左右,再冲洗干净。浴后凉爽舒畅,治痱效果理想。
桃叶浴将桃叶阴干后盛于袋中,使用时取50克泡在热水里给孩子洗澡,可以预防痱子的发生。如果长痱子的情况严重,将桃叶熬成汁掺到洗澡水中,效果更佳。熬桃叶汁时,其比例是:桃叶100克,水1000毫升,熬到只剩一半水量即可。由于桃叶中含有丹宁成分,可使痱子迅速消散,并起到清热解毒、消炎杀虫、止痛止痒的功效。
本页关键字:痱子 红痱 白痱 深痱 脓痱 藿香正气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儿童不适合穿气垫鞋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
- 放射治疗全身副反应的中医药辨证论治
- 肿瘤诊断之病理检查
- 坐月子真的不能刷牙洗澡吗?
- 干咳无痰总不好 补养肝肺调情志
- 入秋痱子仍未消 中医外治显良效
- 虚寒性腹泻 灸灸效果很明显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