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患者如何进行生活调护
既往研究表明,在冬季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导致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增加,原因可能与冬季急性心梗发病率升高有关。此外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较年轻人在冬季AMI和中风的死亡率更高。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掌握日常生活调护对防止疾病发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在我国,一般是以3~5月为春季,6~8月算为夏季,9~11月算为秋季,12~2月算为冬季。
一、冬季环境特点及其对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
① 低温,室内外温差大 低温刺激血管收缩,增大血流阻力,使心脏负荷增加;寒冷刺激机体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血管痉挛,易致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出入温差较大的环境,气温骤降易致血管收缩,血压骤升,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小血管不能承受压力的剧烈变化,诱发血管破裂。
② 冬末春初时期空气湿度较全年相对偏低,气候干燥,且北部地区自11月中旬后城市供暖系统开放,大多数人长期处于暖气供应室内,加速机体水液丢失,血液粘度升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③ 户外有氧运动减少及冬季高热高脂饮食特点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疾病调护。
二、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调护
① 保暖:注意日常保暖,关注天气变化预防气温骤变诱发疾病。气温零度以下及雨雪天尽量避免户外运动。
② 锻炼:起床宜和缓,晨起后不宜立即剧烈运动,应循序渐进。不宜在环境气温较低情况下开展户外运动。运动以快走,慢跑为宜,根据自身身体状况,不引起身体不适为度。定期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③ 饮食睡眠:戒烟酒、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膳食纤维等,冬季应按时休息,睡前可温水泡脚暖身。
④ 规律服药:对于合并高血压、高血糖、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应规律遵医嘱服药,日常监测血压血糖情况。
⑤ 不适及时就医: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尤宜注意。如若突然出现肢体麻木、行走困难、视觉障碍、头晕、头痛、意识障碍、失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正规治疗。
本页关键字: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 温差大 急性心梗 心源性死亡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冬季养生话“民谚” 防病强身有“裨益”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雪养生
- 胸膜间皮瘤的中医综合治疗
- 常练舌功利生津 润“五脏”邪火不生
- 出现水肿不一定就是肾脏的问题,应与几种类型水肿相鉴别
- 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疾病 《黄帝内经》教您“防”与“调”
- 不同种类的癌症,在用药遣方时也有不同
- 张琪:黑龙江中医的一座丰碑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