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冬季高发状况及应对“3招数”
冬季是一年里最冷的季节,进入小雪节气意味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万物沉寂、萧条、冷清,反映在物候上就表现为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越冬。那么,人们要如何安然过冬?下面介绍三种冬季高发状况及应对招数。
冬日锻炼谨防心血管疾病高发
研究发现,气温每降低1℃,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天气寒冷会令人体的血管收缩,出汗减少,从而刺激血压上升。另外,在冷空气骤然刺激下,人体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流加快、血管外围阻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或血管栓塞等。此外,冬季还会增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健康的心脏需要适当的体育锻炼,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减慢锻炼时的心率,有效缩短心脏的工作时间,增强心脏功能。经常参加冬季体育锻炼可以扩张心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使心肌的供血功能提高,减少心脏病的发病概率。冬季锻炼时,还应避免不恰当的锻炼强度,剧烈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有致命危险。在运动量增大和大运动量后心脏供血不能满足心脏的需求,增加心脏负荷,从而引起心肌损害、诱发功能不稳定,严重者可引起猝死现象。
支招 适合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性练习、娱乐性运动、放松性练习、气功等中国传统保健项目。有氧运动是心血管病患者的主要锻炼方式,一般包括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登山、滑雪以及太极拳等。力量性练习是患者对肌肉进行缓慢的收缩练习;娱乐性运动包括各种棋牌类活动和交谊舞等;放松性运动包括瑜伽、放松术、医学气功等。总之,步行、慢跑、气功、瑜伽、太极拳等轻柔运动可调养身心、养阴护身,又可以在室内进行,是冬季体育锻炼首选运动项目。
冬季谨防“寒包火”
冬季气候干燥, 很多人都会出现口干舌燥、脱皮、便秘等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火所致。正确认识冬天里的“内火”,找出原因对应调理,可有助降“火”。
有的人感觉自己上火了,就想靠少穿衣服的方法来祛火,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上火需要在体内疏散,如果靠外面的寒气来祛火,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容易形成“寒包火”。“寒包火”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感冒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急性的,可能出现发热怕冷、咽喉肿痛等症状;还有一种是以慢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即身体老感觉怕冷、手脚凉,同时又经常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脸上起痘等。
支招 日常生活中推荐萝卜配生姜煮食,生姜去外寒,萝卜清里热,搭配服用可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要喝点养阴生津清热的中药,如麦冬、竹叶、石膏、芦根、沙参等,各取10克混合代茶饮即可。另外可选择舒缓的太极拳等疏泄心火。也可以用菊花、金银花、竹叶、栀子等3到5克泡水代茶饮。
防治季节性抑郁症试试日光浴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我国文化教育又偏向含蓄、忍耐,因此东方人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情绪无法宣泄时往往容易走向抑郁。季节性抑郁症好发于冬季这一夜长昼短、万物凋零潜藏之时。有时会有“天冷得动都不想动”“这雨下得我都快要发霉了”“感觉我的心情跟这天一样灰蒙蒙滴”等类似说法。这时,就要警惕季节性抑郁症。而应对冬季抑郁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日光浴疗法。
支招 应对冬季抑郁症,所能做到最经济实惠的“治疗”便是晒太阳,冬季昼短夜长,应珍惜把握冬季的阳光,在阳光充足时在户外进行“日光浴”。这对冬季抑郁情绪的缓解有显著效果。此外还应积极参加社交活动,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使是天气再灰蒙蒙,也不能耽误了朋友们的聚会,愉悦的心情很重要。
总之,冬季养生要注意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且要顺应冬令之气,冬季阳气潜伏,阴气相对偏盛,而人体的生命活动只有在阴阳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下才能维持正常,以期护阴敛阳,协调人体阴阳平衡。
本页关键字:心血管疾病 寒包火 日光浴疗法 冬季抑郁症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 预防冬季感冒“6要点” 下一篇:简单、易学的三招 预防冬季流感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雪养生
- 胸膜间皮瘤的鉴别诊断
- 胡希恕
- 焦树德
- 警惕“癌从口入” 7个最易"招癌"的饮食习惯
- “生食时尚”悄流行 不能生食用菜品大盘点
-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患者如何进行生活调护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