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癌性发热辨治体会
发热为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临床表现以持续性低热,少数可以表现为中等度发热或高热,一般发热不恶寒,午后潮热,或发热反复发作,或发热有定时为特点。以肺癌、肝癌、大肠癌、胃癌、胰腺癌、卵巢癌、恶性淋巴癌等为常见。一般起病较缓慢,病程较长,如合并感染多急性起病。
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热病因复杂,与气血阴阳虚损、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痰湿郁滞、癌毒内蕴有关。癌性发热病因病机不同,其临床症状各异。根据发病机理,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及单纯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以延长生存期。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常见证型及辨证治疗如下。
1、阴虚内热证
素体阴虚,或病久耗伤阴血,或滥用温燥药物、或放化疗后导致阴血亏耗,阴虚阳亢而致发热。临床表现为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口干咽燥,便结,舌质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方选青蒿鳖甲汤加减。加减:阴虚甚者加龟板,北沙参;心烦失眠明显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
2、气血亏虚证
过度劳累,或饮食失调,致脾胃气虚,中气不足,阴火内盛发热。表现为发热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重,热势或高或低,头晕乏力,面色无华,自汗,易于感冒,四肢倦怠,纳差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治以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加减:汗出明显者加黄芪,白术,五味子,麻黄根;大便溏薄者加茯苓,白术,山药;偏于血虚者加当归,黄芪。
3、湿热郁结证
饮食不节,或化疗后损伤脾胃,失于运化,痰湿内生,郁久化热。表现为低热,午后热甚,身重倦息,口渴而不欲饮,纳少,胸闷脘痞,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方选三仁汤加减。加减:症见黄疸、胁痛者可加茵陈蒿,青蒿,郁金,山栀;小便短赤甚者加黄柏,泽泻,车前草。
4、瘀血内结证
气滞不通,癌毒内结,或术后瘀血内停,均可导致气血瘀滞,营卫壅遏,而引起发热。表现为下午或夜晚发热,口干咽燥而不多饮,面色晦暗,有固定痛处或肿块,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治以活血化瘀,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加减:热势较甚加白薇,丹皮;月经量少或闭经加益母草,王不留行;兼有气虚,出现头晕,气短,乏力加黄芪,党参。(肿瘤科主任医师 李学)
本页关键字:癌性发热 阴虚内热 气血亏虚 湿热郁结 瘀血内结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治癌“辨证”求于“本” 肆意夸大效果莫“轻信”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临床上肾癌的中医药治疗
- 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国际循证中医药研究院
- 陕西省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召开
- 中西医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论坛举办
- 国家药监局修订银杏叶片等制剂说明书
- 四川中江县卫健局召开中医药工作推进会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