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化疗毒副作用的防治
中医药配合化学治疗从理论研究和临床疗效观察有其很好的效果和前景。其优势一是具有协同的消癌抑癌作用,二是减低化疗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治疗主要是扶正培本为主,多运用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等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1.补气养血
(1)凉补气血:适用于化疗患者气阴两虚偏热者,药用:生黄芪、沙参、西洋参、生地、丹参等。
(2)温补气血:适用于化疗患者气血双亏偏寒者,药用:党参、太子参、红参、白参(以上诸药选用一味)、阿胶、三七粉、黄精、紫河车、龙眼肉、红枣
等加减。
2.健脾和胃
(1)食纳减少:脾胃虚寒者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焦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广木香、砂仁;肝胃不和者用逍遥散加减,药用:当归、白芍、茯苓、焦白术、柴胡、甘草。
(2)恶心呕吐:若呕吐酸水、苦水多者属胃热之征,宜炒陈皮、半夏、茯苓、竹茹、黄连、麦冬加减;若呕吐清水、喜温者,多为脾胃虚寒之征,宜用党参、陈皮、姜半夏、茯苓、丁香、炙甘草、砂仁等加减。
(3)腹泻:根据患者脉证之不同,脾虚湿盛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扁豆、砂仁、薏仁;下焦湿热选用香连丸加减,药用:木香、黄连;脾肾阳虚选用四神丸加减,补骨脂、吴萸、肉豆蔻、五味子、大枣、生姜。
3.滋补肝肾
适用于化疗患者机体虚弱、疲乏无力、心悸气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减少。常用药为:枸杞、首乌、菟丝子、熟地、黄精、杜仲、黄芪等。
运用中药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时,应注意两点,防治并重和辨证论治。防治并重,即化疗之前就应用中药调理脾胃,培补元气增加机体的耐受力,有效地预防或减轻化疗药的毒副反应的发生并一直维持到化疗结束,协助化疗患者顺利完成疗程。辨证施治,即化疗最常见的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中医认为化疗药物致使机体气血损伤、脾胃失调、肝肾亏损,所以治疗原则以扶正培本为主,具体应用以补气养血、健脾和胃和滋补肝肾。消化道的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或便秘等,多发生在化疗初始与化疗的药物剂量有关,中药应侧重健脾和胃为主,而骨髓抑制如血象下降尤其是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多出现在化疗后2~3星期,这时应补气养血、补益肝肾为主,以激发机体的骨髓造血功能。
本页关键字:化疗毒副作用 扶正培本 补气养血 健脾和胃 滋补肝肾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防治放疗副反应的单方、验方及食疗 下一篇:常见化疗不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处暑养生
- 常见化疗不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
- 肿瘤诊断之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检查
- 乳腺炎多发初产妇 针灸越早疗效越好
-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 伤筋动骨调养四原则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