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清肝解毒小帮手
扁豆别名眉豆、蛾眉豆、羊眼豆、茶豆等。豆粒和豆荚均可供食用,花、种皮可入药。扁豆的种子王要有红、白、黑三种,红扁豆又称“红雪豆”,用作清肝、消炎药,治眼生翳膜。白扁豆,营养丰富,既可作滋补珍品,又可作盛暑清凉饮料,煮则绵软微甜,干炒则有韧性,可入药。
营养与功效
扁豆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钙、磷、铁、锌、硫胺素、维生素B2,还有维生素(A、B、C)及烟酸、氧基酸等。据测定,鲜扁豆含蛋白质2.7%,膳食纤维3.1%。扁豆高钾低钠(钾、钠比为47:1),经常食Hj有利于保护心脑血管,调节血压。
中医学认为,扁豆性温、微寒、味H、无毒。《本草纲目》记载:“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并称其有消暑除湿、解毒之功能。扁豆种子巾含胰蛋白酶抑制物,淀粉酶抑制物及血细胞凝聚素A、B等。所以不仅益脾,能促使肝内毒素排出,达到清肝解毒的功效,还对发炎伤口有消炎作用。扁豆具有除湿止泻的功效。中医学常以扁豆根治大肠下血、痔漏、冷淋。最重要的是其内含有丰富的核酸,能赋予细胞能量,达到抗老防衰的作用,使人充满活力!
扁豆花有亿湿解暑之功,主要用于夏季暑湿、发热、心烦、胸闷、吐泻等。荚果富含生物娄黄酮,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防基因突变,抑癌抗癌。
扁豆是甘淡温和的健脾化湿药,能健脾和巾,消暑清热,解毒消肿,适用丁脾胃虚弱、便溏腹泻、体倦乏力、水肿、白带异常以及夏季暑湿引起的呕吐、腹泻、胸闷等病症。
扁豆花有化湿解暑之功,主要用于夏季暑湿、发热、心烦、胸闷、吐泻等。荚果富含生物类黄酮,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防基因突变,抑癌抗癌。
扁豆尤其适合脾胃虚弱、胸闷腹胀、呕逆、霍乱叶泻、暑湿、脾虚泄泻、烦渴、酒醉呕吐、白带过多患者食用。每次50~70克。
扁豆的吃法很多,可炒食,可油炸,可八粥、饭,也可做成风味小吃(零食),而干扁豆烹饪前应用水泡发较为合适。
扁豆供炒食,香糯可口。烹调前要先“抽筋”,即从果柄处抽去背、腹部两条维管柬(粗纤维)。
1、扁豆山楂糕
原料:扁豆、白糖、山楂糕、葡萄干、糖桂花。
用法:先将扁豆用水浸泡去皮,加水煮酥,再加白糖煮化,撒上山楂糕、葡萄干、糖桂花即成。
功效:该糕健脾化湿,消暑和中。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妇女白带过多。
2、药扁豆饭
用法:山药250克,白扁豆250克,谷芽50克,麦芽50克,粳米500克。
用法:山药洗净,切片。白扁豆洗净,在水中浸泡一夜。谷芽、麦芽煎浓汁。粳米洗净,放锅内,加山药片、白扁豆,倒人浓汁,再加适量水,煮饭。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
3、扁豆红枣小米粥
原料:白扁豆粒50克,小米150克,红枣15枚,红糖适量。
用法:把扁豆粒、红枣、小米人锅,加水,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煮成稀粥,加入红糖即可。
每天早、晚分食。
功效:健脾养血、清暑利湿对暑热症、厌食症、慢性胃炎、胃窦炎、营养不良性水肿、糖尿病、高血压病有疗效。
4、准山药扁豆猪肉汤
原料:猪肉60克,山药、扁豆各12克。
用法:猪肉洗净,淮山药、扁豆洗净,水浸半小时。把全部用料放人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淮山药、扁豆健脾利湿,猪肉益气补虚。适用于婴幼儿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体虚乏力。
5、莲藕冬瓜扁豆汤
原料:莲藕380克、冬瓜450克、扁豆75克、瘦肉150克、姜2片、盐适量。
用法:莲藕去皮洗干净,切块,冬瓜洗干净,切厚块,扁豆洗干净;瘦肉洗干净,汆烫后再冲洗干净。煲滚适量水,下莲藕、冬瓜、扁豆、瘦肉、姜片、煲滚后改文火煲2小时,下盐调味即成。
功效:有利尿、消痰和清热之作用。
上一篇:芝麻——美容润肠之圣品 下一篇:红豆——红颜知己最贴心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治落枕 揉手背
- 冬吃荠菜有滋味
- 入冬天寒易保暖,干燥上火怎么办?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