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咏扁豆 健脾化湿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扁豆被视为美好祥瑞之物,寓意着思乡情愫、丰收富足、多子多福。
明代诗人王伯稠作《扁豆花》:“豆花初放晚凄凉,碧叶荫中络纬啼。贪与邻翁棚底语,不知新月照清溪。”清代诗人黄树谷作《咏扁豆羹》:“负郭无农课,他乡学圃能。短墙堪种豆,枯树惜沿藤。带雨繁花重,垂条翠荚增。烹调滋味美,惭似在家僧。谷雨方携子,梅天已发秧。枝枝盘作盖,叶叶暗遮旁。伏日炎风减,秋晨露气凉。连朝僮仆善,采摘报盈筐。”清人方南塘游宦天涯,其妻所致信函云:“乡梓扁豆花发,当归家之时。”方南塘收到信后思乡之情陡生,赋《得家书》诗:“老妻书至劝还家,细数江乡乐事赊。彭泽鲤鱼无锡酒,宣州栗子霍山茶。编茅已盖床头漏,扁豆初开屋角花。旧布衣裳新米粥,为谁滞留在天涯。”清人叶松石《煮药漫抄》载他与老友邂逅上海,相约同游吴门。翌日,老友却整理行装欲归故里,言之:“本意偕行,昨读南塘此诗,浩然有归志。”一封信、一首诗,传达着诗人的乡思。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流落苏北安丰时,生活十分艰难,身栖庵中,春天吃瓢儿菜,秋天吃扁豆。他苦中作乐,书一联刻于门上“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民谣俗语中常见扁豆身影:“芝麻开花肩并肩,扁豆花开面对面。”“白花紫花隔架望,扁豆豆角满园香。”“止泻健脾补五脏,煮粥要把扁豆放。”
值得一提的是,晚清有“诗医”之称的词人、医学家郑文焯尤爱扁豆,且颇有研究。他著有《瘦碧》《冷红》《苕雅全集》诗集等以及《医诂》《千金方辑古经方疏证》《妇人婴儿方义》等医籍。他在居所植栽扁豆,将自家开办的医馆也名之为“豆簃”。他曾作《架棚诗》:“篱畔墙阴地适宜,乡村景物剧堪思……扁豆花垂丝宛转,苍藤阴覆影葳蕤。”
扁豆入药以饱满、色白者为佳,其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清肝明目,清暑解毒。白扁豆作药用始见于南朝齐梁间陶弘景《名医别录》,云:“味甘,微温。主中和,下气。”此后,诸多医书中亦均有记载。
扁豆可内服也可外用。医学家郑文焯曾详细介绍过扁豆的用法:扁豆去皮煮食,补肺开胃,下气止呕,清暑生津,安胎去湿,治带浊时痢,解鱼酒等毒。炒熟则温,健脾止泻。恶疮作痛,以扁豆捣汁涂之即愈。扁豆花焙干研末,饮服之,可治血崩。扁豆叶可敷蛇咬创口,烧灰搽金疮脓血。扁豆藤化湿和中,主治霍乱。六畜肉毒,白扁豆烧灰存性,以水调服自解。扁豆衣,健脾化湿。
以扁豆入药的中药方剂有:白扁饮、清络饮、扁豆散、仙人饮(用扁豆花)、苍术汤(用扁豆藤)、生津散、驱暑建中汤、中和理阴汤、玉竹麦门冬汤、芍药健脾汤、十味六和汤、芳香逐秽汤(用扁豆花)、回浆合宜散、薪加香薷饮、六和半夏汤等。此外,干白扁豆花代茶饮、扁豆粥也常常用于养生治病。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