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膜下垂
【概念】
赤膜下垂是指黑睛上缘有细小血丝,渐渐长成赤膜,向下延伸,掩及瞳人,甚至遮盖黑睛的症状。
本症初起赤脉从白睛沿黑睛上缘垂贯而下,稀疏细小者,称“赤脉下垂”(《眼科菁华录》),继而赤脉增多,变厚成膜者,称“赤膜下垂”。在《秘传眼科龙木论》中则称
“眼赤膜下垂外障”,因其状如垂帘,又有名为“垂帘翳”、“垂帘膜”者。日久赤膜增厚,犹似赤肉,从四周侵入,遮满黑睛,称“血翳包睛”(《银海精微》)。因此,本文将“赤膜下垂”和“血翳包睛”合并讨论。
【鉴别】
常见证候
脾肺积热赤膜下垂:胞睑内面粟疮、椒疮丛生,白睛红丝赤脉,垂贯黑睛上际,痒涩赤疼,眵稠而黄,口苦咽干,大便干燥,舌苔黄腻,脉滑数。
肝肺风热赤膜下垂:白睛红赤,赤脉丛生,簇集肥厚为膜,累及黑睛上部,沙涩刺痒,灼热流泪,怕热羞明,眵多,舌苔薄黄,脉弦数。
肝胆火热赤膜下垂:黑睛上缘,丝脉红赤,粗大成膜,丝脉尽头生星翳,色灰白而凹陷,或如新月,甚则如筋结赤肉之血翳,包裹黑睛,遮蔽瞳神,眦角紧小,不能睁眼,头痛面赤,烦躁易怒,口干便结,舌红苔黄糙,脉弦数。
鉴别分析
脾肺积热赤膜下垂:多为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脾胃积热。胞睑属睥,白睛属肺,脾热熏蒸肺络,故胞睑内粟疮丛生,椒疮连片,磨瘾睛珠,致白睛赤脉,垂贯黑睛上部,目痒涩赤痛而眵黄。津液被灼,故口苦咽干,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效。治宜清泄睥肺热邪,方选大黄当归散,待积热轻减,再予育阴清热,方选生地黄散,以善其后。
肝肺风热赤膜下垂:多为外感风热犯肺.肺失宣肃,邪热恋肺所致。白睛属肺,肺热上扰,故白睛红赤,目涩刺痛,眵多,黑睛属肝,肺经蕴热,侵袭肝络,故赤脉下垂,簇集为膜,漫涎黑睛。甚至目痛流泪,怕热羞明之症更显;舌苔薄黄,脉弦数。治宜清肺泄热,凉肝退翳,方选归芍红花散加减。
肝肺风热赤膜下垂与睥肺积热赤膜下垂:均属实热证,热邪上蒸,伤害白睛肺络所致。前者为肺热影响肝络,故白睛赤丝累及黑睛,后者为脾热影响肺络,故胞睑粟疮累及白睛,白睛赤脉下贯黑睛。
肝胆火热赤膜下垂:多因七情郁结,忿怒伤肝,肝胆火炽,上犯清窍,目睛受损,故赤涩羞明,赤脉粗大,赤膜肥厚。火犯黑睛,故丝脉尽头生星翳,色灰白而凹陷,或如新月;甚至如筋结赤肉,包裹黑睛,遮蔽瞳神;肝胆火灼,血不养筋,故眦角紧小,不能睁眼;肝火内扰,故头痛面赤,烦躁易怒,口干便结,舌红,苔黄糙,咏弦数。由于肝胆实火为患,其痛势较前二证更为急重。治宜清肝泻火,凉血和络.方选龙胆泻肝汤,或泻心汤加龙胆草、炒山栀、归尾、红花、丹皮之类。
赤膜下垂之症,临床多见火热之邪上犯目睛.白睛赤丝成膜,下垂至黑睛,故与肺、脾、肝三脏关系密切,治疗当以清肝泻火为主,并结合症情,兼泄肺、脾积热,才能奏效。
【文献别录】
《张氏医通·七窍门》:“血臀包睛证:此乃心经发热,肝虚受邪,致令眼赤肿痛泪出,常时举发,久则赤筋结厚,遮满乌睛,服泻心火破血凉肝之剂。痛时用破血药,兼硝黄下之。”
《张氏医通·七窍门》:“赤膜下垂证:初起甚薄,次后甚大,有赤脉贯白轮而下,乌珠上半边近白际起障一片,仍有赤丝牵绊,障大丝粗,虬赤泪涩,珠疼头痛者,病急而有变,丝细少,色微赤,珠不疼,头不痛者,缓而未变。……若障上有丝及星生于丝梢,皆是退迟之病,臀薄细,丝赤不甚者,只用善逐之,甚者不得已而开导之。……轻者消散,重者开导,此定法也。内服神消散去二蜕,加皂荚、石决明。外点绛雪膏。次用皂荚丸。”
本页关键字:赤膜下垂 脾肺积热 肝肺风热 肝胆火热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