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生椒粟
【概念】
目生椒粟,是指胞睑内发生的细小颗粒而言。因色红而坚,状如花椒,故名椒疮;若色黄质软,状如粟米者则名粟疮。亦名“椒疡”或“粟疡”。
本症《银海精微》称“睑生风粟”。《证治准绳》将其分为“椒疮”和“粟疮”。两者形状虽有一定区别,但病因大致均属风湿热内外合邪,胞睑脉络壅滞,气血失和而发,故合并讨论。
【鉴别】
常见证候
脾经风热目生椒粟:本证初期仅感眼部不适,微痒,翻转胞睑,可见少量细小颗粒,色红而坚,状如花椒。继则胞睑内颗粒增加,病势加剧,沙涩羞明,结眵流泪,胞睑肿硬,颗粒成片,凸凹不平,隐隐磨擦眼珠,致使赤膜下垂,风轮星点翳膜,并发他症,逐渐影响视力。
脾经湿热目生椒粟:初起常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感微痒不适,翻转胞睑,可见胞睑内生有颗粒,形圆色黄而质软,或稀或密,尤以睑内和风轮交接处为最多,常先生于下睑。患者面色萎黄,苔薄白徽腻,脉濡而缓,重者沙涩痒痛,羞明流泪,甚则胞肿目赤,睑内颗粒密集,磨擦眼珠,可并发拳毛倒入黑睛生翳等而影响视力,苔黄腻,脉滑数。
鉴别分析
脾经风热目生椒粟:是因风热毒邪侵袭胞睑,脾胃积热上攻于目,风热相搏,络脉受阻,气血瘀滞,故细小颗粒突起,风胜则痒,热盛则红。若气血瘀滞较甚则胞睑肿硬,颗粒层生,累累成片。椒粒磨擦气轮、风轮,故有沙涩、流泪等症。以睑内颗粒,色红质坚,状如花椒为辨证要点。治以清脾疏风,方选清脾凉血汤。血瘀较甚,当治以凉血散瘀,方选归芍红花散。
脾经湿热目生椒粟:睥虚湿盛,胃有积热,湿热蕴积脾胃,上攻胞睑,气血阻塞,湿热与血气互结,故睑内发生颗粒。若日久不愈,湿热不散,则颗粒增多而见胞睑肿胀,兼见脉滑数,苔黄腻等。以睑内颗粒,色黄质软而形圆,状如粟米为辨证要点。轻者以健脾除湿为治,方选白术汤。重者治以清热除湿兼以疏散,方选除风清脾饮。
总之本症当内外兼治,除内服上药外,外点犀黄散。如颗粒顽固难消,应当结合手术治疗。
【文献别录】
《银海精微·睑生风粟》:“睑生风粟者,睑间积血年久,致生风粟,与毗症同。眵粘者无风粟,故又作一症。胞者上胞也,睑者下睑也,此脾胃壅热,致令胞睑之间渐生风粟如米,甚如杨梅之状,磨擦瞳人,黑睛有翳。治翻转风粟逐个用锋针密针三五度,亦烙更妙。睛有翳者,用阴三阳五药吹点,二三夜吹一次,忌口,动风动血之物莫吃可也。”
《审视瑶函·椒疮症》:“此症生于睥内红而坚者是,有则沙涩难开,多泪而痛,人皆称粟疮误矣。夫粟疮亦生在睥,但色黄软而易散,此是坚而难散者。俗皆以龙须灯心等物,出血取效,殊不知目以血为荣,血损而光华有衰弱之患。轻者只宜善治,至于累累连片,趷瘩高低不平及血瘀滞者,不得已而导之,中病即止,不可太过。”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