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痰
【概念】
咳痰系指痰液由咳嗽而吐出,来自肺、肺系的痰液,由于咳嗽经喉、口而排出,痰字古与澹(淡)同,即“水摇貌”(《说文》)。故体内一切停水证(如停于肠间、胸、胁、四肢)均称痰或痰饮,亦即水,水饮之意。而由肺、肺系所产生的痰液,占称“涎”、“沫”、“唾”、“浊”(《金匮要略》)。大体上清稀一点的可称涎或沫,粘稠一些的可称唾或浊。这些涎沫、唾浊同样是由于水湿不化,而成为痰液停聚于肺所造成的。后世即将涎沫、唾浊称为痰或痰饮,清稀的称为饮,粘稠的则称为痰(《医宗金鉴》)。所以痰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痰即水,痰饮即水饮;狭义之痰乃是肺、肺系的产物,稠者称为痰,稀者称为饮。本条所述仅限于由咳嗽而排出的狭义之痰,或痰饮。
【鉴别】
常见证候
肺热咳痰:咳出之痰色黄、粘稠,有块,或痰中带血。证见发热咳嗽,胸痛喘促或鼻翼煽动,面红目赤,咽喉红肿疼痛,口渴唇燥,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数而有力。
肺寒咳痰:咳出之痰色白清稀,患者形寒肢冷,恶寒重而发热轻,咳嗽胸痛,喘促,面色青白,亦可见面唇黧黑,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舌淡白或紫暗,苔白滑,脉沉弦或紧。
风邪犯肺咳痰:痰液清稀多泡沫,伴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咽干痒,头身痛,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数。
阴虚肺燥咳痰:痰少粘稠难于咳出,咳痰带血或咳血。燥邪所致者,兼见发热或恶风寒,胸痛,唇焦,鼻燥,咽干,口渴;如为阴虚所致,则见手足心热,虚烦不寐,潮热盗汗,两颧红赤,舌鲜红少苔或苔黄而燥,脉浮数或沉细数。
湿邪犯肺咳痰:咳痰量多,白滑易于咳出,四肢困重无力,眩晕,嗜卧,面虚浮,脘闷纳呆,便溏,口甜粘,多见于咳嗽日久,或老年病人,舌体胖大有齿痕,色晦暗,苔白腻,脉滑缓。
湿热蕴肺咳痰:咳吐脓血痰或咳痰腥臭,高热或潮热,胸闷疼痛,转侧不利,甚则喘不能卧,有汗,口干咽燥而不渴,烦躁,舌红苔黄腻,脉滑致或数而有力。
鉴别分析
风邪犯肺咳痰与肺热咳痰、肺寒咳痰:风邪犯肺多为外感风邪,可为风热或风寒袭肺.肺为娇脏,一旦受风邪(风寒或风热)侵袭,则导致肺气失宣,水液潴留而为痍浊,引起咳痰;肺热咳痰是因外感温热之邪,或由于过食油腻肥甘,积痰蒸热所致;肺寒咳痰每由形寒饮冷,寒饮内停或素体阳虚阴盛,寒邪内伏于肺,复感风寒而发。三者临床特点各异,首先痰之性状不同:风邪犯肺为泡沫样痰;肺热咳痰则为黄色粘稠之痰;肺寒咳痰则为白色清稀之痰。风邪犯肺属表证,可见咳嗽,鼻塞流涕,咽痒,兼头痛,发热恶寒等症;若风寒犯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若风热犯肺则发热重,恶寒轻,咽喉红肿疼痛,恶风,有汗,舌苔薄黄,浮数。肺热咳痰主要兼见火热之象,如发热口渴,面红目赤,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肺寒咳痰主要兼有寒象,如形寒肢冷,面白目清,舌淡白,脉沉弦等。风热犯肺,治以桑菊饮为主方;风寒犯肺,可用金沸草散加减;肺热咳痰,宜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加减;肺寒咳痰,当用杏苏散或华盖散加减。
阴虚肺燥咳痰与湿邪犯肺咳痰:阴虚肺燥咳痰之病因为外感或由内伤引起。外感温热之邪伤肺灼津,而致阴虚肺燥,或久咳耗伤肺阴,肺失清肃之职,肺气上逆故咳出燥痰(稠不易咳出,或带血);湿邪犯肺之咳痰,多由脾虚引起,“睥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不运,水湿聚而为痰,痰浊上渍于肺而致咳痰。二者临床表现:前者痰少粘稠而难于咳出,有时咳血或咳痰带血;后者痰量多、白滑易于咳出,极少见咳血。前者每兼阴虚之症状(预红、咽干、潮热盗汗、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而后者可表现为脾虚(纳呆、便溏、无力)及湿盛(肢困、脘闷、舌胖大、苔白腻等)之证。治疗前者予清燥救肺汤、养阴清肺汤或百合固金汤加减;后者则可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湿热蕴肺咳痰与肺热咳痰:二者病因不同,前者可由外感湿热之邪或痰热素盛,或恣食酒酪,恣啖辛辣,湿热蕴结上蒸于肺;而后者多为外感热邪引起。临床特点是:湿热所致者,吐大量脓痰或脓血痰;而热邪所致者,则吐黄痰,或粘稠有块。前者有湿热燥之象等。
【文献别录】
《素问·评热病论》:“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症因脉治·外感痰证》:“风痰之因,外感风邪,袭人肌表,束其内郁之火,不得发泄,外邪传里,内外熏蒸,则风痰之症作矣。风痰之脉,浮滑者多,浮数风热,浮紧风寒。若见沉滑,风邪内结,洪大易治,沉细难痊”。“湿痰之因,或坐卧卑湿,或冲风冒雨,则湿气袭人,内与身中之水液,交凝积聚。灵枢所云,风雨袭阴之虚,病起于上而成积,清湿袭阴之虚,病生于下而生聚,此即湿痰之因也。湿痰之脉,脉多浮大,浮缓兼风,浮涩主湿,浮滑湿痰,沉滑顽结”。“燥痰之因,或亢阳行役,时逢火令,燥热之气,干于肺家,为喘为咳,伤于肠胃,为痰为嗽.此外感燥痰作矣。燥痰之脉,脉必洪数,浮数伤表,沉数伤里,左脉洪数,燥伤肝胆,右脉洪数,燥伤肺胃”。
《症因脉治·内伤痰症》:“燥痰之因,五志之火,时动于中,或色欲过度,真水涸竭,或膏粱积热,肠胃煎熬,熏蒸于肺,锻炼为痰,则燥痰之症作矣。燥痰之脉,右寸数大,肺家有热,右关沉数,肠胃有热,左关脉数,木火之邪,两尺沉数,肾水燥竭”。“湿痰之因,中气不足,胃阳不能消化,脾阳不能敷布,则水谷停留,为痰为饮,而湿痰之症成矣。湿痰之脉,多见沉滑,滑实顽痰,滑輭虚滞,滑而不数,脾湿成痰,滑而带数,湿热所致。”
本页关键字:咳痰 痰液 肺热咳痰 肺寒 风邪犯肺 阴虚肺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