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症状大全 --> 外科症状 --> 鼠蹊肿痛

鼠蹊肿痛

鼠蹊肿痛,即大腿根部与腹部连接处肿痛之症。

【概念】

鼠蹊肿痛,即大腿根部与腹部连接处肿痛之症。

本症,古医籍有“流注”、“鱼口”、“便毒”、“横痃”、“石疽”等记载。疝气不属本条讨论范围。

【鉴别】

常见证候

暑湿流注鼠蹊肿痛:初起时恶寒发热,一侧腹股沟肿痛,但无明显肿块;继则患侧漫肿无头,下肢屈而难伸,约7天左右肿块渐显,此时壮热持续不退,约经1个月左右成脓。舌苔白腻,脉滑数。

余毒流注鼠蹊肿痛:一般症状同前,但发病暴急,并有身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洪数。热盛者,亦可出现神昏谵语,胸胁疼痛,咳喘痰血等症。

瘀血流注鼠蹊肿痛:初起全身症状不显,腹股沟肿痛成块,皮色微红或呈青紫,触之稍感微热,患侧下肢屈而难伸,舌质黯紫,脉涩。

寒凝气滞鼠蹊肿痛:初起一侧腹股沟肿块如桃李或如鸡卵,逐渐增大,坚硬如石,皮色不变,牵筋疼痛,难消难渍,溃后难敛,舌苔薄白,脉沉。

热毒壅盛鼠蹊肿痛:初起一侧腹股沟突然肿胀不适,光软无头,很快结块疼痛,表皮可见掀红或不红。后渐趋扩大,高肿坚硬,轻者可无全身症状,重者有恶寒发热,头痛泛恶,舌苔黄腻,脉洪数。过7-14天,肿势高突,疼痛加剧,痛如鸡啄,全身发热持续不退,局部按之应指者,为脓成。

鉴别分析

暑湿流注鼠蹊肿痛、余毒流注鼠蹊肿痛与瘀血流注鼠蹊肿痛,均为发生于肌肉深部的脓疡,漫肿疼痛,皮色多如常,患侧下肢屈而难伸,但病因和证治各异。暑湿流注鼠蹊肿痛,多由夏秋季节,先受暑湿,继而寒邪外袭,客于营卫之间,致使湿痰内阻,流溢于肌肉之间所致。辨证要点:初起恶寒发热,成脓期肿痛加剧,壮热,舌苔白腻,脉滑数。初期治宜辛温发汗,可用荆防败毒散,或保安万灵丹。表邪渐解,宜清暑化湿,方用大豆卷、炒牛蒡、炒山栀、鲜藿香、鲜佩兰、银花、连翘赤芍陈皮、赤苓、生苡米、紫花地丁桑枝滑石,合用醒消丸。如在其它季节发病的,乃因湿痰流注所致.治宜上方去藿香,加半夏厚朴,燥湿化痰。外治法:可用太乙膏外敷。余毒流注鼠蹊肿痛,多因先患疔疮、伤寒,毒气走散,或外感风寒,表散后余邪未尽,余毒流走经络所致。辨证要点:发病暴急,并有身热,口渴等症,舌苔黄腻,脉洪数。重者可出现神昏谵语,胸胁疼痛,咳喘痰血。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祛瘀,可用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无神昏去犀角,加银花、连翘、丝瓜络、桑枝等,若见烦躁、壮热、神昏,宜解毒清心,加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若见咳喘痰血,宜祛痰平喘,清热止血,可加用贝母、花粉、鲜竹沥、鲜茅芦根。外治同前证。瘀血流注鼠蹊肿痛,系因劳累过度,筋脉受伤,或跌打损伤,瘀血停留,或产后恶露未尽,瘀血停滞,与湿毒相搏而成。辨证要点:初起全身症状不显,鼠蹊肿痛成块,皮色微红或见青紫,触之稍感微热,舌质紫黯,脉涩。治宜和营祛瘀为主,由阴伤引起者,宜化瘀通络,方用归尾、桃仁泽兰、赤芍、防己牛膝、赤豆、银花、连翘、丝瓜络、桑枝,合用醒消丸;由跌打损伤引起者,宜和营逐瘀,可用活血散瘀汤加三七研末吞服;发于恶露停滞者,宜和营通滞,可用通经导滞汤。外治法同前。

寒凝气滞鼠蹊肿痛,多因寒邪深袭,阳气运行受阻,血流不畅,瘀血凝结而成。辨证要点:鼠蹊结块,坚硬如石,皮色不变,并无焮热,牵筋疼痛。体实者,宜散寒止痛,和营行瘀,可用没药丸。病久体虚,宜温补气血,可用十全大补汤。外治,隔姜(蒜)灸。

热毒童聚鼠蹊肿痛,多因湿热火毒蕴结,致使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辨证要点:鼠蹊突然肿胀不适,光软无头,很快结块,表皮灼热疼痛,高肿坚硬,恶寒发热,头痛泛恶,舌苔黄腻,脉洪数。治宜清热解毒,和营化湿,可用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治,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

【文献别录】

外科正宗·鱼口便毒论》:“夫鱼便者,左为鱼口,右为便毒。……生于两胯合缝之间结肿是也。……初起结肿,不红微热,行走稍便,无寒热交作者为轻。已成红赤,肿痛,发热焮痛,举动艰辛,至夜尤甚者易。”

本页关键字:鼠蹊肿痛  流注  鱼口  横痃  暑湿流注  余毒流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阴茎溃烂        下一篇:脐内出血

>> 返回外科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