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名中医肖鲁伟《子午流注与十二时辰养生》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肖鲁伟
《子午流注与十二时辰养生》这个选题是源于我们对百岁老人的调研。根据我们调研的结果,养生有两种,一种叫自然养生,一种叫科学养生,科学养生需要计算体重、身高、血脂、血压。自然养生是顺从天命,顺应自然。通过对百岁老人的调研,我们发现,几千年来形成的衣食住行的习惯实际上是最好的养生,回归自然才是最重要的。
子午流注与五运六气
子午流注与十二时辰养生图
我对子午流注,五运六气非常感兴趣,大家知道内经里面最难学的就是五运六气,在《内经》运气七大篇中有专门讲五运六气的文章,怎么学也学不会,怎么看也看不懂。于是我就去找师傅,全国有两位师傅,一位师傅会写,一位师傅会做,会写的是长春中医药大学苏颖教授,在国家卫生部和教育部的共同支持下,创办了“五运六气”教学实验基地,编写了专门的教材来教授如何观天象,做日晷,讲年运、岁运、日运、时运等。安徽中医药大学顾植山教授写了非常多关于“五运六气”的文章,临床应用也做的非常好。他退休以后,在无锡市中医院创办了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培训班,我有幸在他的学习班中学习,有了很多的收获。今年顾植山教授组织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并邀请我担任副主委,我也很高兴的接受了邀请,希望能够更好的学习。
五运六气有专门的计算方法,根据天运、星辰的变化,根据历史上地气的变化总结出来一套治病与养生的方法。这套算法是要画出星际图,根据北斗七星在四季的变化,以及和周边星座的关系来进行计算,非常复杂也难掌握。我在向顾植山老教授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浙江的企业家,他提出可以开发专门的软件来完成这些复杂的计算,通过计算机得出来年的岁运,大大提高了效率,这就是现代科技与经典文化的结合。
子关于健康的相关研究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要。数据显示,到2050年,60岁以上的人群将占总人群的50,真正进入老年社会。在过去的三次社会调查中显示,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前三位分别是教育、医疗和养老,医疗和养老同属于健康问题。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一观点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型,也就是说促进健康是全方位的,不只是卫生部门的事,所有与健康工作有关的政府部门都有责任,都要担当起健康中国建设的责任。
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挑战》中讲到,21世纪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人类要主动掌握健康状态而非被动接受疾病。根据疾病的变化、环境的变化、需求的变化、卫生方针和政策都告诉我们要从疾病医学转到健康医学,如果不进行这个转变,疾病将越治越多,这一定不是医改的目标。现在医院分科非常细,有的住院病人一天要吃十几种药,头晕吃神经药物,血压高吃降血压药,肝纤维化还有专门的药,看上去每一样都没错,但是这十几种药加在一起它一定是错的。中医讲君臣佐使,讲主治;但是西医是针对疾病用药。美国解剖学会对衰老死亡人群的解剖结果显示,一个人平均有75种疾病,按照通常的方法至少要使用75种药物。但是美国的数据又表示,同时使用四种药以上,药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就高达30,在美国,因药源性疾病导致死亡的不在少数。
再来看看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素养指的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2008年我国的健康素养水平是6.48,到了2015年也才达到10,非常低的数字,但是过早的死亡率却达到了18.5,这说明发现和解决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大家可以去看看健康素养66条,那比我们今天讲的五运六气要好懂的多,但是真正能够按照做的人群比例不到10。我们今天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去了解一些养生知识,也有很多机构在做药品宣传,但
本页关键字:国家级名中医 肖鲁伟 子午流注 十二时辰养生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捏筋拍打治疗肱二头肌拉伤 下一篇:李时珍对张仲景医学的研究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九月顺时养生:阴平阳秘防秋燥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白露养生
- 《红楼梦》中养生保健茶
- 《红楼梦》中精彩美味的养生粥
- 《红楼梦》中的美容名方:人参养荣丸
- 龙江小儿王--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有鹏
- 雷根平:沉潜中医做临床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