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汗
【概念】
战即振栗,又称寒栗、寒战。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先振栗而旋即汗出者称战汗,为邪正相争的表现。
战汗与“寒战”不同,“寒战”是自觉全身发冷而振栗,战汗是指寒战与汗出同时出现的症状而言。
【鉴别】
常见证候
太阳伤寒欲解战汗:发热,恶寒,肢节疼痛,舌苔薄白,脉浮数按之无力。若欲解,可振栗汗出,身静,脉和病愈而安。
疫留气分欲解战汗:发热甚而不恶寒,或反恶热,烦渴或欲饮水,舌苔黄,脉洪大。若先振栗,随即全身汗出,继而脉静身凉,此为欲解病除之象。
鉴别分析
太阳伤寒欲解战汗与疫留气分欲解战汗:同属外感病,在病程进行中,均可出现先振栗而后即汗出的战汗症状。战汗之后诸症悉解,其病自愈。前者为寒伤太阳肌表,故出现太阳表证(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的症状,风寒之邪与正气交争郁于太阳经表,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故振栗,旋即正气盛邪气衰,一鼓作汗,驱邪外出,故身静脉和其表病自安,可不药而愈。但若虽战汗而汗出不畅,表证仍在者,此可复发战汗而愈,或予以调荣卫、解肌表之剂,可服桂枝汤。后者乃温疫之邪由表传里,疫邪稽留气分,表现有气分症状(高热、不恶寒、烦渴、脉洪大等).若正气尚盛,亦可化战汗驱邪由肌表而出,战汗之后脉静身凉,烦渴顿除,其病自愈。若战汗之后,“身热未除,脉近浮,此邪气拂郁于经,表未解也,当得汗解。如未得汗,以柴胡清燥汤和之”(《温疫论补注》);若但战不汗,四肢厥逆,“厥回汗出者生,厥不回,汗不出者死。以正气脱,不胜其邪也。”(《瘟疫论补注》)是疾病向恶化方面发展的表现。
战汗一症,是正邪交争的一种临床表现,其转归不外两途,正胜邪则病自愈,邪盛正衰,正不胜邪,其病恶化。当战汗之时,“不可扰动,但可温覆,扰动则战而中止”(《温疫论补注》),是临床应当注意的。
【文献别录】
《世医得效方·伤寒遗事》:“厥阴逆至第七日,脉得微缓微浮,为有脾胃脉也。故知脾气全,不再受剋,邪无所容,否极泰来,荣卫将复,水升火降,则寒热作而大汗解矣。”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