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唇焦裂
【概念】
口唇焦裂,《证治准绳》称“唇肿裂”;《张氏医通·唇》中有“唇裂”、“唇燥裂”之名。
另,“唇焦”与唇裂,病因病机相同,故在本节一并讨论,合称口唇焦裂。
【鉴别】
常见证候
脾胃热盛口唇焦裂:口唇红肿有裂沟,伴见大渴饮引,多食易饥,或口臭,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洪大或滑数、沉实。
阴虚火旺口唇焦裂:唇赤干裂,颧红,潮热盗汗,虚烦不眠,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少,脉象细数。
鉴别分析
脾胃热盛口唇焦裂:多因热邪入里或多食辛辣厚睐等原因所致。唇为脾之外候,足阳明胃经挟口环唇,脾胃热盛,唇失滋养,故可产生口唇焦裂。临床上多伴有烦渴,易饥,口臭等阳明实热表现。治疗当清泄脾胃实热,用清凉饮或滋唇饮,使上下清凉,火热自消。《石室秘录·唇裂》论唇裂治法时说:“火盛之极……大渴呼饮,虽非伤寒之证所得.……白虎汤亦可救,但过于太凉,恐伤胃气,往往有热退而生变,仍归于亡。故白虎汤不可轻投也。我有一方,名日清凉散”。
阴虚火旺口唇焦裂:多由急性热病耗伤阴液,或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过服温燥劫阴之药,导致阴虚火旺,火炎灼口,出现口唇焦裂。并兼有颧红唇赤、潮热盗汗,虚烦不眠.舌质红.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象。本证与脾胃热盛口唇焦裂,虽皆见热象,然本证为虚热,彼为实热。实热治宜清之泄之,虚火的治则,当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方用滋阴地黄丸。
【文献别录】
《张氏医通·唇》卷八:“风客于脾经,唇燥裂无色,犀角升麻汤去白附子,加枳壳、石斛。妇人郁怒,肝脾受伤,多有此证,逍遥、归脾、小柴胡选用。”
《望诊遵经·诊唇形容条目》:“唇焦者,脾蒸也;下唇焦者,小肠蒸也,热病口燥唇焦者,病在脾也;唇焦枯无泽者,脾热也。”
本页关键字:口唇焦裂 唇肿裂 唇裂 唇燥裂 脾胃热盛 阴虚火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男性腰酸痛是什么原因?肾合胶囊为你解答!
- 一睡觉就做梦是怎么回事?肾合胶囊告诉你!
- 睡觉流口水咋回事?肾合胶囊告诉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