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
腰痛是指腰部的一侧或两侧发生疼痛而言。腰在脊柱两侧,腰脊相连,故腰痛常与脊痛并见,并见者称为腰脊痛。
【鉴别】
常见证候
风寒湿腰痛:腰痛时轻时重,得暖则舒,遇寒冷或阴雨天气加重。因感受风邪较重者,腰痛左右不定,牵引两足,或连脊背,或关节游痛;感受寒邪较甚者,则腰痛部位固定,有冷痛之感,疼痛程度也较重,甚至不能俯仰转动,脉沉有力;感受湿邪较重者,虽疼痛不甚,但有重着瘦楚感觉,舌苔多滑腻,其脉缓。
湿热阻痹惯痛:腰部疼痛较著,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加重,而活动后可以减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
肾虚腰痛:双侧腰痛以痠软为主,喜揉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者,伴见面色咣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伴见心烦失眠,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致。
瘀血阻络腰痛:腰痛如刺.固定不移,日轻夜重,拒按,舌质暗紫,脉涩,部分病人有外伤史。
鉴别分析
风寒湿腰痛与湿热阻痹腰痛:两者均为外感邪气而发病,风寒湿邪常合而致病,即成为风寒湿痹腰痛,如《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中风气胜者为行痹,腰痛并见关节游走疼痛,治宜疏风通络为主,方用羌活汤;寒气胜者为痛痹,腰部疼痛明显,固定不移,遇冷加重,并见畏寒等寒象,治宜散寒通络为主,方选姜附四物汤治疗;湿气重者为着痹,腰痛并有重着之感,治宜除湿为主,方用肾着汤。感受湿热之邪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则成湿热阻痹腰痛,此时当有热象,如痛处灼热,小便黄赤,舌苔黄腻等,治宜清热除湿并重,方用四妙丸加味治疗。
肾虚腰痛:常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言:“腰者肾之府,转播不能,肾将惫矣。”肾虚腰痛以病程长,痠痛喜揉按,腿软无力为临床特征,其中偏于阴虚者,兼见肾阴虚表现,如心烦,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等,治宜滋阴补肾,方用左归丸、六味地黄丸治疗;偏于阳虚者则面色咣白,手足不温,舌淡,脉沉细,治宜温阳补肾,方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治疗。肾虚腰痛而无明显阴阳偏虚者,治疗以补肾为主,可用青娥丸治疗。
瘀血阻络腰痛:常因跌扑外伤引起,久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亦可使瘀血留着腰部而发生疼痛。外伤所致腰痛,常有局部青紫和压痛;久病腰痛成瘀者,常在原来腰痛基础上疼痛性质改变,而以刺痛为主,且入夜更甚,拒按,舌质紫暗。两种腰痛的治疗均应活血化瘀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身痛逐瘀汤等治疗。
腰痛成因,有外因与内因之分,外因为风寒湿热邪气及外伤致病,属实;内因为年老、久病,耗损肾气所致,属虚。实证日久,必损及肾而成虚证,故腰痛以虚者多。正如《景岳全书·腰痛》言:“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其有实邪而为腰痛者,亦不过十中之二三耳。”
【文献别录】
《诸病源候论·腰背痛诸候》“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二曰风痹,……三曰肾虚,……四曰?腰,坠堕伤腰,是以痛。五曰寝卧湿地,是以痛。”
《丹溪心法·总论痛病):“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积痰。脉大者肾虚,杜仲、龟板、黄连、知母、枸杞、五味之类为末,猪脊髓丸服。脉涩者瘀血,用补阴丸,加桃仁、红花。脉缓者湿热,苍术、杜仲、黄柏、川芎之类。痰积作痛者,二陈加南星、半夏。”
本页关键字:腰痛 风寒湿腰痛 湿热阻痹腰痛 肾虚腰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