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中医药大事记(1990—1996年)
这一决定开启了很多中医药人的师徒缘。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陈国丰那时还是江苏省高邮县中医院的一名医生。他仔细阅读了继承人的选拔条件。“这些条件我都符合,并且干老也认可我成为他的师承弟子。”于是,递交申请表后,经过选拔,他成为了干祖望的首批师承弟子。从抄方开始,到独立出诊,干祖望时刻影响着陈国丰。“跟随干老学习的3年,是我人生中至关重要的3年。”
除了选拔人才上的严格标准,在物质保障上,国家对这项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的专项经费是专款专用,经费按指导老师名额分配到各地。在此之后,第二、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相继展开,无数中医药的青年才俊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中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
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的李任先教授1990年11月在《新中医》上发表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一决定的出台:“这是全国中医药界盼望已久的事,也是继承与发扬中医药学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3)历史陈述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颁布:促进中药事业快速发展
1985年7月,《药品管理法》颁布实施。在实施《药品管理法》之前,各地审批的中成药存在同名异方和同方异名,以及审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卫生部决定进行清理整顿,统一药品名称和质量标准。
1986年12月17日,卫生部《关于全面开展中成药品种整顿的通知》决定:对各地整顿后报卫生部的品种,将组织中医药专家进行评议,对保留的品种要分批制定国家标准,凡与国家标准不符的一律纠正。这一轮的全国中成药品种整顿工作,共接到企业申报品种约3万种次,经汇总统计,共涉及9000多个单品种,31种剂型。经整顿由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药品标准的品种有4022个。
随着药品标准的陆续发布实施,中成药企业开始发现:自己独占市场的中成药列入药品标准后,出现了众多的移植仿制生产者,一些移植仿制厂商采用劣质药材投料生产,导致中成药质量和疗效的下降,一些热销中成药出现了严重的市场混乱局面。为此,很多中成药企业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呼吁政府出台对中成药的保护措施,中成药品种整顿工作陷入僵局。这一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也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因此,1991年国务院把中药品种的保护法规列入国家立法计划,并责成国务院法制局牵头,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参加,组成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起草小组。
起草小组经过多次调研和反复征求意见,形成《中药品种保护条例》(草案),李鹏总理于1992年10月14日以国务院第106号令签发,并于1993年1月1日起实施。它的颁布,促进了中药品种质量的提高,提升了传统中成药的科技含量。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和实施, 保护了中药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巩固了全国中成药品种整顿的成果,调动了企业研究开发中药新药的积极性。
牛黄降压丸、国公酒、龟龄集、福字阿胶、云南白药等传统名贵中成药受到保护的同时,复方丹参滴丸等一大批中药新药也获得了中药保护品种证书。国家保密品种“六神丸”获中药品种保护之后,卫生部及时取消了其余11个同名异方品种的标准,并中止了53家企业的六神丸药品批准文号,彻底扭转了该传统名贵中药长期市场混乱的局面。
同时,《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也促进了中药名牌产品的形成,催生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药知名企业,带动了中药产业链的形成,促进了中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当时全国中药企业前100强名单中,绝大多数是以保护品种为龙头产品的企业。
在中药发展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的
本页关键字:改革开放 中医药大事记 陈国丰 干祖望 中药品种保护 中西医并重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国家卫健委印发通知:允许医师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 下一篇:第九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在兰州举办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九月顺时养生:阴平阳秘防秋燥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白露养生
- 《红楼梦》中养生保健茶
- 《红楼梦》中精彩美味的养生粥
- 《红楼梦》中的美容名方:人参养荣丸
- 龙江小儿王--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有鹏
- 雷根平:沉潜中医做临床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