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内科 --> 肢体经络病证 --> 痿症(痿病) --> 风、痹、痿、厥的区别

风、痹、痿、厥的区别

风、痹、痿、厥是四种不同的病证。由于它们在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疗遣方用药方面有着某些易于混淆之处。

风、痹、痿、厥是四种不同的病证。由于它们在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疗遣方用药方面有着某些易于混淆之处,所以,明朝以前很多古医籍中对这几种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混识。由于认知上的不清,必然导致临床诊断与治疗容易发生失误。明清以后,有不少医家从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等多方面对它们之间不同点及相似之处进行了有益的辨析,其中不乏有诸多明慧的见解,但从总体上来看都还不够全面。下面,从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大法及预后转归等5个方面来谈谈这四种疾病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一些共同点。

1.概念方面

(1)风:风在中医学中有几种含义。其中易与痹、痿、厥病相混淆的一种含义,是指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喁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为主症的中风病。

(2)痹:痹在中医学中也有几种含义。其中易与风、痿、厥相混淆的一种含义,乃指由风寒湿邪侵袭肢体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肢体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的病证。

(3)痿:是指形体某一部分枯萎瘦削、萎弱不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它依发病部位不同而有多种病型。其中易与风、痹、厥病发生混淆的一种病型乃专指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或肢体挛急,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的痿躄。

(4)厥:指以机体阴阳失调,气机逆乱为病机,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病情轻者在短时间内即可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重者可一厥不回而致死亡。

2.病因病机方面

这四种不同疾病的病理基础颇有某些相同之处。它们都具有气血素亏,脏腑阴阳失调的内在病理基础,在这种正虚易损的体内环境下,感受多种诱因和致病因素的影响而发病。其中,风病、痹病和痿症又都具有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养的共同病理改变。不同的是:

风病多有阴亏于下,肝阳暴涨,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病理特点。在病因病机方面,它依邪从外感和风从内生的不同而有真中和类中之分;在病位和病势方面,它依病位浅深和病势轻重之不同,又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在邪正斗争方面,它依邪正之盛衰而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别。

痹病的病因病机特点主要为风寒湿邪直入肌表,或化热后流注滞着于人体的筋脉、肌肉关节等处,阻碍气血的运行而出现上述部位疼痛、酸楚、肿胀、屈伸不利等症状,久而不愈,则可导致受累肢体失用的病理结局。其主要病理机制为气血运行不畅。

痿症的病因病机虽有虚实之别和外感与内伤之分,但究其实质,莫过于一个“虚”字。脾胃虚弱、肝肾亏虚、五脏内热、久病正衰、气血双损等导致四肢百骸得不到充足的精血濡养,则肢体痿弱不用乃成痿症。

厥病大多有明显诱因可寻,如久病体弱、高热酷暑、情感过激等。其主要病理特点为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异,气血运行失常。其病理类型包括气盛有余和气虚不足两种。前者为气逆上冲,血随气逆,或挟痰挟食,壅滞于上,以致清窍蒙闭;后者为清阳不升,气陷于下,血不上达以致精明失养而生厥病。

3.临床表现方面

风病突出表现为突发昏仆,神志不清,口眼喁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仅有歪僻不遂之病状。

痹病主要表现临床上为全身或某一局部肢体肌肉、筋骨、关节之处酸楚、疼痛、重着、麻木不仁,关节肿大或变形僵硬、屈伸不利等症状,若久而不愈亦可导致患肢逐渐瘦削,萎弱失用。

痿症中的成人和儿童痿躄均以缓慢进行的肢体弛缓无力,渐致患肢皮毛枯槁,肢体大肉尽脱,痿废不用为主要临床表现。

厥病临床表现为在较明显的诱因刺激下,患者突然昏厥、神志不清,伴有四肢逆冷的症象,每在短时间内即可自行苏醒回复。也有较长时间需接受治疗才恢复神志的,醒后多不留后遗症。

4.治疗原则方面

风、痹、痿、厥都有本虚的病理基础,故在治疗时均应顾及扶持人体正气,但在具体辨证时,又当据情施治。

风病本因肝肾不足、气血衰少,而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郁阻所引发,发病部位有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别。中经络者病情较轻,在临床证型上又当分外风和内风两类。感受外风者多无先兆症状,而有外感表现,治宜扶正祛邪,疏风解表,和营通络;风从内生者常有先兆症状,而无六经之形证,治宜滋阴潜阳,镇肝熄风,祛痰开窍。中脏腑者病情多较危重,在证型表现上若以邪实内闭为主,则其证属实,治疗当以祛邪为主;若以阳气欲脱为急,则其证属虚,治疗又当以扶正为先。其中闭证又应根据具体病因病机细加审辨。凡因内风痰火为由之阳闭者,法当辛凉开窍,清肝熄风;若属内风痰湿所致之阴闭者,则应辛温开窍,豁痰熄风。

痹病当考虑风寒湿邪之偏盛和人体正气的盛衰以及体质特异等诸因素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如邪气实,正气尚盛者,当依风寒湿之所胜而分别采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的大法以祛除外邪:若外邪化热则应清热通络,疏风胜湿;若感邪初期即有正衰表现,或痹病日久不愈者,又当扶正与祛邪并举。

痿症的主因乃由脾胃虚弱、五脏内损、气血无化、精气亏损等导致四肢百窍失养而变生诸痿,故治疗总则当以补益脾胃、调补诸脏、益精补气滋血、通经活络举痿为要。若外感邪气急,则应灵活变通,治当以逐邪外出为先;若内伤与外感齐急,又当扶正与祛邪并重。另外,痿症属疑难病证,大多数呈慢性病程,在疾病的发展、恢复过程中,除药物治疗外,还须配合针灸、按摩推拿、功能锻炼等治疗康复方法才能取得更加满意的治疗效果。

厥病临床辨证施治首当分别虚实。实证者,气壅息粗,四肢僵直,牙关紧闭,脉多沉实或沉伏。一般先用搐鼻散取嚏以宣通郁闭之气,如不应,即当调灌苏合香丸或玉枢丹,以开窍醒神,同时配合针刺十宣、人中等穴位以回厥。虚证者气息微弱,张口自汗,肤冷肢凉,脉沉微细,可急用参附汤灌服急救,以回阳固脱;如见面白气微,汗出而热,舌红,脉象微细数者,宜用生脉散以益气救阴。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均可配合运用针灸以苏厥醒神。苏醒后的处理,则当辨其所因而治之。

5.预后转归方面

风病随病情轻重而有不同的预后转归。中经络者相对于直中脏腑而言病情要轻,一般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正确治疗后,只要能防止外风再度侵袭或内风复起,基本上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复,仅有一部分患者留下程度不一的后遗症。而中脏腑者不论是闭证还是脱证,病情都较危重,预后亦以凶险为多。有的患者如能及时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尚可挽回生命,只遗留一定程度的后遗症,但如果邪气过盛而中脏腑又深,或元阴元阳相互离决,或虽有救路而贻误时机,治疗不得法器,均将危殆立至,预后险恶。

痹病总的说来,只要能做到早期诊治并坚持治疗,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与调节,一般预后比较良好。一部分受邪轻浅,正气充盛的患者能够完全康复;若邪盛正衰,始病即重,或久病不医,致使病邪蔓延,渐入五脏,而出现关节肿大变形,顽固疼痛,活动不灵,久则患肢逐渐瘦削枯槁,痿废不用,或有瘀斑、胸痹、心悸、气短等症,舌质青紫,脉象沉涩,此时则痼疾已就,病难向愈了。

痿症因先天禀赋素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化源不足,又复加感受外邪;或饮食、情志内伤;或纵欲无度,伤精败气而成,故病情每多较重,病程迁延难愈。若能及早诊治,辨证精当,治疗中的,调养适宜,配合渐进有序的科学功能锻炼,则一些实痿患者能够不同程度地恢复患肢功能,有的也能完全康复。若实痿贻误失治,或虚痿体质太虚,迁延太久,则每多正气日下,气血渐衰,病势日进,终致衰竭而亡。

厥病的预后当视病因、病情与病势而定。实厥者只要及时抢救,苏醒后再针对原发病因进行积极治疗,避免诱因再次刺激,基本上都能完全康复,且不留后遗症。少数患者由于体虚过极,或病邪过盛,将会导致阴阳离决,气机逆乱,生机消殒。

本页关键字:风痹痿厥  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与痿症相关之肺与皮毛的生理与病理概述        下一篇:

>> 返回痿症(痿病)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