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洲针灸的源流和特色
衢州地处浙江西部,与闽、赣、皖三省相邻,自古以来为水陆兼备的交通要道,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杨继洲针灸在衢州特定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孕育而生,其最主要的杨氏家传针灸技艺始见于1601年出版的《针灸大成》。
杨继洲行医4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精通针灸,治病时常常针、灸、药并重,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拓展著成《针灸大成》。全书共10卷20余万字,是我国针灸学承前启后的经典巨著,现已被译成英、日、德、法、拉丁等7种文字,46种版本,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杨派针灸有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操作技法,倡导天人合一,重视辨证选经、循经取穴的治疗思想,操作以下手八法、十二字分次第手法为重。下手八法:揣、爪、搓、弹、摇、扪、循、捻,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用之得当才能得气。得气者,医生感到针下沉涩而紧,患者有酸、麻、重的感觉。十二字分次第手法: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退、指搓、指留、针摇、指拔,结合临床实际,实用性强,重视双手配合。
杨继洲针灸主要有两种传承途径。一是衢州地区民间针灸师承式或私淑式传承;二是以《针灸大成》为基础传承。400多年间以不同版本的《针灸大成》书籍、医案、文章、学术论文、学术交流等方式流传。
目前,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杨继洲针灸”是浙江衢州地区的一个中医针灸流派,源于清光绪年间,以《针灸大成》为基,非同姓嫡传,以里籍同乡为纽带,历经六代,薪火相传。
第一代,雷鹤明,衢州龙游人,清光绪九年(1883年)生,17岁中秀才,后拜名医雷德富为师。雷德富,人称“白马先生”,私淑杨继洲,擅长杨继洲针灸,驰驱白马行医,常为贫者施医送药,号称“白马先生”。“私淑”是中医的一种传承形式,虽未能得老师亲自授业,但是雷鹤明通过《针灸大成》承传杨继洲学术及针技,成为有衢州区域流派特色的第一代 “杨继洲针灸”宗师。
第二代,周明耀(1894—1967年),衢州龙游人,师承雷鹤明在龙游县城自立诊所,以“金针拨障术”闻名省内外,宗杨氏学说,1955、1957年,两度应北京同仁堂邀请,赴京为障盲患者治病,1967年病故。
第三代,邱茂良(1913—2002年),衢州龙游人,著名针灸学家,1928年考入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师张山雷学习。1932年毕业返乡,在故乡龙游短暂行医,曾拜诣当地名医周明耀,未得其门。1933年,邱茂良拜师江苏无锡针灸名家承淡安,卒业后执教于针灸研究社,协助承淡安在无锡建立中国针灸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研究社被迫停办,邱茂良应浙江台州中医学校的邀请,前往从事中医内科、妇科、针灸科的教学,3年后,因战事影响,台州中医学校又被迫停办,又返回故里行医。1941—1948年在家乡龙游行医期间,又请益周明耀,执弟子礼,遂得其传。
第四代,王樟连1951年生,衢州龙游人,国家级名中医,上世纪70年代南京某部军医,师从邱茂良,后又师从针灸名家高镇五,邱茂良与高镇五同为承门师兄弟, 1994年起在龙游设王樟连诊所。第五代传承人金瑛,自1989 年师从王樟连,弟子王爱君、谢蔚。
杨派针灸主张针、灸、药三者并用,重视基础理论、辨证取穴,取穴少而精,操作讲究手法。这些思想融入到每一代传承人的学术中。如:邱茂良平素治学重点放在发展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中医,开启现代针灸临床研究范式。针灸的辨证论治,邱茂良是关键人物之一,撰写《针灸治法与处方》,阐明针灸治法与处方的起源。临床要求医生使用现代医学手段明确诊断,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同时参考中医内科治法,指导针灸立法处方,强调理、法、方、穴、术的完整性。邱茂良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5版)把杨氏下手八法列为重要手法。在现代针灸教材中,有关针刺的操作程序,是受到杨氏下手八法、十二字次第分手法启迪而进一步完善确定的。
本页关键字:杨继洲针灸 杨派针灸 雷鹤明 周明耀 邱茂良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路氏医派的形成和传承脉络 下一篇:少林伤科的源流与诊治、方药特色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