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名称:麻黄
类别:解表药
拼音:MA HUANG
拉丁:Herba Ephedrae
别名:龙沙、狗骨
药用部位:草质茎
药材性状: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栽培要点:喜凉爽干燥的气候,耐严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砂质壤土,砂土最为适宜,低洼地或排水不良的粘土不宜栽培;用种子及分株繁殖。
产地:河北、山西、内蒙古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地道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曰:“麻黄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令青。”《本草经集注》曰:“今出青州、彭城、荥阳、中牟者为胜。”《唐本草》曰:“郑州鹿台及关中沙苑河旁沙洲上最多。其青徐者今不复用,同州沙苑最多也。”现主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
性味归经:温;辛、微苦;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抽鼻或调敷。
禁忌: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