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Z --> 栀子

栀子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10月间果实成熟果皮虽黄色时采摘,除去果柄及杂质,晒干或烘干。
、大白鼠和兔,不论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持久性降压作用,挣脉住射降压迅速而维持时间短,其降压部位似在延脑副交感中枢

③抗微生物作用

栀子水漫液在试臂内对许兰氏黄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水煎剂15毫克/毫升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在体外,栀子煎剂能使血吸虫停止活动,煎剂对细菌生长无抑制作用。

④其他作用

栀子醇提取液对家兔及大白鼠离体肠管平滑肌,低浓度兴奋,高浓度抑制。去羟栀子甙对小鼠有泻下作用,其提取物制成油膏,可加速软组织的愈合。

【毒性】小鼠急性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27.45克/公斤,皮下注射为31.79克/公斤,与镇静有效量比较,安全指数较小。

【炮制】

生栀子: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碾碎过筛;或剪去两端。山栀仁:取净栀子,用剪刀从中间对剖开,剥去外皮取仁。山桅皮:即生栀子剥下的外果皮。炒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取出,放凉。焦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栀子炭: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须存性,取出,放凉。

【性味】

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医林纂要》:苦酸,寒。

【归经】

入心、肝、肺、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大小肠、胃、膀胱六经。

③《药品化义》:入肺、胃、肝、胆、三焦、胞络六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①《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②《本草经集注》:解踯躅毒。

③《别录》: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④《药性论》:杀蟅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

⑤《食疗本草》:主瘖哑,紫癜风,黄疸积热心躁。

⑥《医学启源》: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

⑦《药类法象》: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

朱震亨: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⑧《纲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⑩《本草备要》: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

脾虚便溏者忌服。

①《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②《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附方】

①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栀子十四个(剖),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柜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

②治伤寒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豉一升(绵裹)。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

③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剖),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④治湿热黄疸: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⑤治尿淋,血淋:鲜栀子二两,冰糖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栀子  黄疸  淋病  消渴  目赤  咽痛  吐血  衄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栀子        下一篇:栀子

>> 返回中药词典Z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