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 陶弘景:蟹类甚多,蝤蚶、拥剑、彭螖皆是,并不入药,惟蟹最多有用。未被霜,甚有毒,云食水茛所为,人中之,不即疗多死。服冬瓜汁、紫苏汁及大黄丸皆得瘥。
2.《纲目》:蟹,横行甲虫也。雄者脐长,雌者脐团,生于流水者色黄而腥,生于止水者色纠而馨。凡蟹生烹、盐藏、糟收、酒浸、酱汁浸皆为佳品,但久留易沙,见灯亦沙,得椒易脑,得皂荚或蒜及韶粉可兔沙、瞋,得自英则黄不散,得
【拼音名】Xiè
【英文名】Crab
【别名】郭索、无肠公子、螃蟹、横行介士、毛蟹、稻蟹、方海、胜蓄芳蟹、河蟹、淡水蟹、毛夹子、大闸蟹、方蟹
【来源】
药材基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肉和内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2.Eriocheir japonicus(de Haan)
采收和储藏:多在立冬前后采捕,捕法可用竹簖或网具等。捕后洗净烫死,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1.中华绒螯蟹,头胸甲呈圆文武有,后半部宽于前半。一般长约55mm,宽61mm左右,个别可宽80-90mm。背面隆起,额及肝区凹陷,胃区前面具6个对称的颗粒状突起,胃区与心区分界显着,前者周围有凹点。额宽,分4齿,眼窝上缘近中部处突出,略呈三角形、眼1对,具短柄,能活动。前侧缘具4锐齿,末齿最小而引入一隆线,斜行于鳃区外侧,沿后侧缘内方亦具一隆线。雄体螯足粗壮,比雌体的为大,掌与指节基部内外面密生绒毛,腕节内末端具1锐刺,长节背缘末端附近及步足的长节同样均具1锐刺。步足以最后3对较为扁平,腕七与前节的背缘各具刚毛,第4步足前节与指节基部的背缘与腹缘皆密具铡毛。雌体腹部近圆形,雄体略呈三角形,末端狭尖。背面青褐绿色,腹面色淡或灰白色。
2.日本绒螯蟹,形态、大小与中华绒蟹颇为近似,额分4齿,居中的两齿较钝圆,两侧的较尖锐,额后部的突起不若前种那样锋锐。前侧缘另亦4齿,但末齿甚小,几乎仅留痕迹。螯足掌节有厚密的绒毛,并扩展至腕节末端及两指的基部,而指内缘的齿较钝。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1.常穴居于江、河、湖泽或水田周围的泥岸,昼伏夜出,以鱼、虾等动物尸体或稻谷为食。秋季常回游到近海繁殖,雌蟹所抱的卵,至惊翌年3-5月间孵化,经多次变态,发育成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成长。
2.生活于河流中,以河口半咸底层较多。
资源分布:1.我国沿海各地均有他布。
2.他布于福建、台湾、广东等沿海。
【栽培】
生活习性,营水自由生活,鳃呼吸。雌雄异体,行有性生殖,个体发育过程中分为受精卵(胚胎)一幼体一成蟹三个变态时期,形态各异。1年后性成熟。
河蟹多居住于江、河、湖泊周围的泥草或河滩的洞穴里。在洞穴中越冬。为浅海里生、淡水中长的回游性水生动物,在淡水中生长发育,到性成熟时即沿江河到河口区浅海中进行交配、受精和产卵。并孵化出蟹苗,称为生殖回游,蟹苗(幼体)溯江、河而上,回游到淡水各种水体内,摄取食物,并生长发育到性成熟,是为索食回游。
养殖技术,当河口区水温升高到10℃左右进,河蟹即开始交配,产出受精卵,产出的卵粘附在雌蟹的附肢上,一般在10万粒左右,多者可达数十万粒。受精卵在河口区孵化蟹苗。目前,各国都从捞苗开始人工养蟹,而孵化期是自然界里完成。
饲养管理,养蟹池应选择环境安静、水源充足、土质较硬的地方,面积0.067-0.033hm2,坡度1:(3-4),深100-150cm,池中用砖石垒成50cm高的小岛,内有蟹窝,窝内放入泥土,岛上种植水省事植物。利用自然沟塘、稻田也可以养蟹。四周要设防逃设备。
蟹苗捕捞后,近距离可用水桶、水箱湿运,远距离可用蟹苗箱干运,或用尼龙袋充氧运输。蟹苗入池放养前应先施肥肥塘,再注入新水,一般在6月初至中旬进行。如果池
本页关键字:蟹 产后瘀滞腹痛 筋骨损伤 痈肿疔毒 郭索 无肠公子 螃蟹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