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X --> 鲜地黄

鲜地黄

鲜地黄用于清热,凉血,生津。治温病伤阴,大热烦渴,舌绛,神昏,斑疹,吐血,衄血,虚劳骨蒸,咳血,消渴,便秘,血崩。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Xiān Dì Huánɡ

【别名】生地黄(《本草经集注》),鲜生地(《本草便读》)。

【来源】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根茎。9~11月采集,春季亦可。挖取时勿使外皮受伤,以免腐烂。采回后,放地上,覆以干燥的泥土,随用随取,但一般贮存三个月后,不再适用。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干地黄条。

【生境分布】产河南、浙江、江苏、河北、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山西等地。

【性状】新鲜的根茎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而弯曲,长约6~18厘米,粗约0.5~1厘米。表面黄红色,具皱纹及横长皮孔,有不规则的疤痕。质脆易折断,断面肉质,淡黄色,呈菊花心。

【炮制】用水洗净泥土,除去杂质,切段。

【性味】

甘苦,寒。

①《别录》:大寒。

②《药性论》:甘,平,无毒。

③《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

入心、肝、肾经。

①《本草通玄》:入心、肾二经。

②《本草新编》:入足少阴及足太阴。

③《本经逢原》:入手足少阴、厥阴,兼行足太阴、手太阳。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生津。治温病伤阴,大热烦渴,舌绛,神昏,斑疹,吐血,衄血,虚劳骨蒸,咳血,消渴,便秘,血崩。

①《别录》: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腕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

②《药性论》: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亦利水道,捣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③《食疗本草》:主齿痛,吐血,折伤。

④《四声本草》:黑须发。

⑤《医学启源》:凉血,(润)皮肤燥,去诸湿。酒浸上行。

⑥《药类法象》: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

⑦《本草从新》:消小肠火,清燥金,平诸血逆,消瘀通经。治吐衄崩中,热毒痢疾,肠胃如焚,伤寒瘟疫痘证,诸大热、大渴引饮,折跌绝筋,利大小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4~1两;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敷。

【注意】

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②《药性论》:忌三白。

③《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附方】

①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畜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右四味组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②治暑温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讝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犀角三钱,生地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二钱(连心用)。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舌白滑者,不可与也。(《温病条辨》清营汤)

③治阳乘于阴,以致吐血、衄血: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各等分。上研,丸鸡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妇人良方》四生丸)

④治吐血经日:生地黄汁一升,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末)。上药相和,煎至半升,分为二服,温温食后服。(《圣惠方》)

⑤治肺损吐血不止:生地黄八两(研取汁),鹿角胶一两(炙燥,研为末)。上二味,先以童子小便五合,于铜器中煎,次下地黄汁及胶末,打令匀,煎令熔,十沸后,分作三服。(《圣济总录》地黄饮)

⑥补虚除热,去痈疖痔疾:生地黄随多少,三捣三压,取汁令尽,铜器中汤上煮,勿盖,令泄气,得减半,出之,布绞去粗碎结浊滓秽,更煎之令如饧,酒服如弹丸许,日三。(《千金方》地黄煎)

⑦治劳瘦骨蒸,日晚寒热,咳嗽唾血:生地黄汁二合。煮白粥,临熟入地黄汁搅令匀,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⑧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心神烦乱:生地黄汁半小盏,益母草汁半小盏。上药,入酒一小盏相和,煎三、五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鲜地黄  大热烦渴  舌绛  神昏  斑疹  吐血  衄血  生地黄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豨莶果        下一篇:新疆藁本

>> 返回中药词典X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