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黄
【出处】《本经》
【拼音名】Pú Huánɡ
【别名】蒲厘花粉(陶弘景),蒲花(《江苏植药志》),蒲棒花粉(《新疆药材》),蒲草黄(《药材学》)。
【来源】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花粉。夏季花将开放时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性花穗,晒干后碾轧,筛取细粉。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性状】为鲜黄色的细小花粉。质轻松,遇风易飞扬,粘手而不成团,入水则飘浮水面。用放大镜检视,为扁圆形颗粒,或杂有绒毛。无臭,无味。以色鲜黄、光滑、纯净者为佳。
【化学成份】
长苞香蒲的花粉含异鼠李素的甙、廿五烷、挥发油及脂肪油约10%。脂肪油含游离的棕榈酸和硬脂酸约30%,谷甾醇约13%,此外尚含棕榈酸、硬脂酸及油酸的甘油酯、α-香蒲甾醇。
宽叶香蒲的花粉含水分16%,粗蛋白18.9%,粗淀粉13.31%,糖6.47%,粗脂肪1.16%,灰分3.7%。糖中有葡萄糖、果糖、木糖、阿拉伯糖占97%,松二糖等双糖类约1.5%,低聚糖约0.5%。又含异鼠李素的甙,脂肪油约10%,谷甾醇约13%。
东方香蒲花粉的成分大致同宽叶香蒲。
【药理作用】
①对子宫的作用
蒲黄(品种未作鉴定)煎剂、酊剂,乙醚浸液对离体及在位子宫均表现兴奋作用,剂量增大可呈痉挛性收缩,对未孕子宫比对已孕者作用明显,使产后子宫收缩力加强或紧张性增加。
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蒲黄煎剂及乙醇浸液大剂量可使猫、犬血压下降,其降压作用可被阿托品所阻断。蒲黄醇提溶液对蟾蜍离体心脏低浓度可增加收缩力,高浓度则抑制之。大剂量蒲黄提取物对犬心肺装置影响不大,对家兔耳血管稍有扩张作用。
③对肠管的作用
蒲黄提取物可使离体兔肠蠕动增强,但可被阿托品所阻断。其中历含之异鼠李素对小白鼠离体肠管有解痉作用。
④凝血作用
口服水浸液或5%乙醇浸液能使家兔凝血时间明显缩短;蒲黄提取物使家兔血小板数目增加、凝血酶元时间缩短;蒲黄粉外用对犬动脉出血有止血作用。
⑤抗结核作用
高浓度(1:100)蒲黄煎剂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菌的生长,对豚鼠实验性结核病具有某些疗效。
【炮制】生蒲黄:揉碎结块,过筛,除去杂质。蒲黄炭:取净蒲黄粉末,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全部黑褐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将结块揉碎,过筛。(本品易复燃,须放凉1~2日,仔细检查后方能贮存)
【性味】
甘辛,凉。
①《本经》:味甘,平。
②《本草正》:味微甘,性微寒。
③《本草汇言》:性凉,炒味涩。
④《要药分剂》:味甘辛,性平,无毒。
【归经】
入肝、心经。
①《纲目》:手、足厥阴血分。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太阳、太阴,足阳明、厥阴。
③《药品化义》:入脾经。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活血消瘀。生用治经闭腹痛,产后瘀阻作痛,跌扑血闷,疮疖肿毒;炒黑止吐血,衄血,崩漏,泻血,尿血,血痢,带下;外治重舌,口疮,聤耳流脓,耳中出血,阴下湿痒。
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打肿痛、血淋湿痛。
止血、活血:用于各种出血、痛经、跌损、痈肿疼痛。配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常用于产后腹痛、痛经及胃腹瘀痛。
①《本经》: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②《药性论》:通经脉,止女子崩中不住,主痢血,止鼻衄,治尿血,利水道。
③《日华子本草》:治(颠)扑血闷,排脓,疮疖,妇人带下,月候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孕人下血坠胎,血运血癥,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下乳,止泄精,血痢。破血消肿生使,补血止血炒用。
④《纲目》: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⑤《本草经疏》:治癥结,五劳七伤,停积瘀血,胸前痛即发吐衄。
⑥《现代
本页关键字:蒲黄 衄血 崩漏 泻血 蒲厘花粉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3日快讯
- 春分平阴阳 惊雷响万物长
- 春分阴阳平 养生调平衡
- 肾功能不全者中医用药指导
- 中药渣外用也是一剂良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