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芦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1.《雷公炮炙论》:凡使漏芦,勿用独漏,缘似漏芦,只是味苦酸,误服令人吐不止,须细验。
2.《别录》:漏芦,生乔山山谷。八月采根,阴干。
3.陶弘景:漏芦,今近道亦有。市人皆取苗用之,俗中取根名鹿骊。
4.《唐本草》:漏芦,俗名荚蒿,茎叶似白蒿,花黄,生荚长似细麻,如箸许,有四、五瓣。七月、八月后皆黑,异于众草,蒿之类也。常用其茎叶及子,未见用根。其鹿骊,山南谓
【拼音名】Lòu Lú
【英文名】Uniflower Swisscentaury Root,Root of Broadleaf Globethistle
【别名】野兰、鹿骊、鬼油麻、和尚头、大头翁、独花山牛蒡、祁漏芦、禹漏芦、龙葱根、毛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或禹州漏芦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temmacantha uniflorum (L.)DitTCMLIBich [Cnicus uniflorus L.; Rhaponticum uniflorum (L.)DC.]2.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除去泥土,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1.祁州漏芦 多年生草本,高(-6)30-100cm。根状茎粗厚,主根圆柱形,直径1-2cm,上部密被残存叶柄。茎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单生,有条纹,具白色绵毛或短毛。基生叶有长柄,叶柄长6-20cm,被厚绵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全为椭圆形,长12-25cm,贡5-10cm,羽状全裂呈琴形,裂片常再羽状深裂或深裂,两面均被蛛丝状毛或粗糙毛茸;中部及上部叶较小,有短柄或无柄。头状花序,单生茎顶,直径约5cm;总苞宽钟状,基部凹;总苞片多层,具干膜质附片,外层短,卵形,中层附片宽,成掌状分裂,内层披针形,先端尖锐;花冠淡紫色,长约2.5cm,下部条形,上部稍扩张成圆筒形,先端5裂;雄蕊5,花药聚合;子房下位,花柱伸出,柱头2裂,紫色。瘦果,倒圆锥形,长5-6mm,棕褐色,具四棱;冠毛刚毛状,具羽产太短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
2.禹州漏芦 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上部密生白绵毛,下部疏生蛛丝状毛。叶二回羽状分裂或深裂,上面疏生蛛丝状毛或无毛,下面密生白绵毛,边缘短刺;基生叶有长柄,叶生矩圆状倒卵形,长约20cm;上部叶渐小,长椭圆形至卵形,长10-20cm,基部抱茎。复头状花序,集合成圆球形,直径约4cm;头状花序长近2cm,外总苞片刚毛状,基部联合;内总苞片外层的匙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篦状睫毛;内层的狭鞭形至矩圆形,先端尖锐,中部以上有睫毛;花冠筒状,裂片5,条形,淡蓝色,筒部白色;雄蕊5,花药聚合;子房倒钟形,被茸毛,柱头2裂。瘦果,圆形,密生黄褐色柔毛;冠毛长约1mm,下部连合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390-2700m的山坡丘陵地、松林下或桦木林下。
2.生于林缘、干燥山坡、草丛向阳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江南、四川等地。
2.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1)祁州漏芦 根呈倒圆锥状圆柱形,有的稍扭曲或扁压,通常不分枝,完整者长10-30cm,直径1-2.5cm。表面深棕色或黑棕色,粗糙,具不规则的纵形沟纹及鞭形的网状裂隙,外层常有剥裂。根头部膨大,有少数茎基及鳞片状的叶基,顶端有灰白色绒毛。质罗而脆,易折断,折断时皮部常与木部脱离,皮部色泽较深,木部黄白色,呈施射状,木射线处多破裂,木部中央因朽蚀而成星状裂隙,显深棕色。气特异,味微苦。
以条粗、棕黑色、质坚实、不碎裂者为佳。
(2)禹州漏芦 根呈类圆柱形,稍扭曲,知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土黄色或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顶端有纤维状棕色残存的叶柄维管束。质坚,断面粗纤维状,皮部棕色,木部具黄黑相间的菊纹。气微,味微涩。
以枝条粗长。
本页关键字:漏芦 乳痈 肋腺炎 淋马结结核 痔瘘 疥癣痒疹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