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鹳草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Lǎo Guàn Cǎo
【别名】五叶草、老官草(《滇南本草》),五瓣花、老贯草(《滇南本草图谱》),天罡草(《分类草药性》),五叶联、生扯拢、破铜钱(《贵州民间方药集》),老鸹筋(《东北资源植物手册》),贯筋(《新疆药材》),五齿耙、老鸹嘴(《河北药材》),鹌子嘴(《山东中药》)。
【来源】为槐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或老鹳草、尼泊尔老鹳草、西伯利亚老鹤草及野老鹳草、块根者鹳草等带有果实的全草。夏秋季果实将成熟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或连根拔起,除去泥土杂质,晒干。
【原形态】
①牻牛儿苗(《救荒本草》),又名:斗牛儿(《救荒本草》),牵巴巴(《植物名实图考》),太阳花、狼巴巴草、土列列。
一年生草本,长1~1.5米。茎纤弱,平铺或斜上,淡紫红色,具钝棱,有白色开展长毛,节明显。叶对生;2回羽状全裂,裂片5~9,基部下延,再成羽状分裂,全叶长4~5厘米,宽几相等,小裂片狭长不整齐,具缺刻状长齿,上面近于无毛,下面沿叶脉有软毛;基生叶的柄长达10余厘米,茎生叶的柄较短,均被白色长毛;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达1厘米,质薄有毛。花2~5朵成伞形排列,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6~10厘米,被白手;总苞6~7片,披针形,具缘毛;小花梗长2~3厘米,被毛:花径约1厘米;花萼5,卵状椭圆形,先端具长芒,背面被白色长毛;花瓣5,蓝紫色,倒卵形;雄蕊10,外轮5枚无药,内轮5枚具黄色花药,花丝下部膨大,蜜腺5,显著;花柱5,均密被短柔毛。蒴果,先端长喙状,长约3~5厘米,5室,每室具种子1粒,熟时5果瓣与中柱分离,果瓣的喙部螺旋状卷曲,内侧被白毛。种子长倒卵圆锥形,褐色,长2~2.5毫米。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于山坡、田野间。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
②老鹳草
多年生草本,高35~80厘米。茎伏卧或略倾斜,多分枝。叶对生,叶柄长1.5~4厘米,具平伏卷曲的柔毛,叶片3~5深裂,近五角形,基部略呈心形,裂片近菱形,先端钝或突尖,边缘具整齐的锯齿,上面绿色,具伏毛,下面淡绿色,沿叶脉被柔毛。花小,径约1厘米,每1花梗2朵,腋生,花梗细长;花萼5,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疏生长柔毛,先端有芒;花瓣5,倒卵形,白色或淡红色,具深红色纵脉;雄蕊10,全具花药:花柱5裂,延长并与果柄连合成喙。蒴果先端长喙状,成熟时裂开,喙部由下而上卷曲。种子长圆形,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山坡、草地及路旁。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③尼泊尔老鹳草
多年生草本,形态与上种相近,但植物较矮小,高30~45厘米,逆生平伏毛。叶3~5深裂,裂片小,卵状披针形或狭卵形,先端钝尖,缘具不整齐粗齿。花径约1厘米,白色、淡红色或紫色。花期6月。果期7月。
生于山野草丛或路旁。分布福建、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④西伯利亚老鹳草又名:鼠掌草。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斜升,全体被柔毛。叶通常5深裂,裂片菱状披针形,或近披针形,再2~3中裂,先端钝尖,边缘具不整齐锯齿。花径约0.7~0.8厘米,淡红色或近白色,每花梗着生1花,花瓣具紫色网纹。花期7~9月。果期10月。
分布我国东北、新疆等地。
此外,尚有同属植物野老鹳草(江苏、浙江)、块根老鹳草及其变种高山块根老鹤草(东北、西北及四川)等的全草亦同等入药。
【性状】
老鹤草的药材商品,主要可分为长嘴老鹳草和短嘴老鹤草两类,以长嘴老鹳草应用较广。
①长嘴老鹳草
为植物牻牛儿苗的干燥全草。多数不带根,长30~50厘米,或已截成长6~8厘米的小段。茎粗2~5毫
本页关键字:老鹳草 祛风 痈疽 跌打 肠炎 痢疾 五叶草 老官草 五瓣花 老贯草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