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H --> 海芋

海芋

海芋用于治瘴疟,急剧吐泻,肠伤寒,风湿痛,疝气,赤白带下,痈疽肿毒,萎缩性鼻炎,瘰疬,疔疮,疥癣,蛇、犬咬伤。

【出处】《纲目》

【拼音名】Hǎi Yù

【别名】天荷(《本草拾遗》),羞天草(《庚辛玉册》),隔河仙、观音莲(《纲目》),尖尾野芋头狼毒头(《生草药性备要》),独脚莲(《分类草药性》),野芋、木芋头(《岭南采药录》),广东万年青(《中国植物图鉴》),老虎芋(《贵州民间方药集》),大虫芋、毒芋头、天蒙(《广西中兽医药植》),老虎蒙、痕芋头(《南宁市药物志》),大叶野芋头(《中国药植图鉴》),野芋头、奚芋头(《岭南草药志》),土塘、天河芋(《湖南药物志》),广东狼毒(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朴薯头(《广西中草药》)。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根茎。全年可采。加工时以布或纸垫手,以免中毒,用刀削去外皮,切片,以清水浸漂6~7天,多次换水,取出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可达5米。茎粗壮,粗达90厘米。叶互生;阔卵形,极大,长30~90厘米,宽20~60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广心状箭头形,2裂,裂片先端浑圆,近叶柄处合生,裂口狭,全缘或微呈波状,侧脉约9~12对,粗而明显,绿色;叶柄粗壮,长60~90厘米,下部粗大,抱茎。花单性,同株;花序柄粗壮,每一叶腋内约有2个,长15~20厘米;佛焰苞的管长3~4厘米,粉绿色,苞片舟状,长10~14厘米,宽4~5厘米,绿黄色,先端锐尖;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雌花序长2~2.5厘米,位于下部;中性花序长2.5~9.5厘米,位于雌花序之上;雄花序长3厘米,位于中性花序之上;附属体长约8厘米,有网状槽纹;子房3~4室。浆果红色。花期:春末夏初。

【生境分布】生长山野间。分布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湖南、四川、贵州等地。主产于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的根茎,呈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不一,长者可达90厘米,直径3~6厘米或更粗。有时可见未除尽的栓皮及环状的节和圆形的根痕。质坚实,横断面白色粉质,维管束呈淡黄色点状散在,内皮层环清晰。气微,味淡,嚼之发麻。

【化学成份】球茎含水分17.4%,粗蛋白4.11%,粗脂肪0.84%,粗纤维4.99%,灰分3.76%,无氮抽出物68.9%。另含山芋碱,有毒。

【性味】

辛,温,有毒。

①《纲目》:辛,有大毒。

②《广西中药志》:味淡,性寒,有大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治瘴疟,急剧吐泻,肠伤寒,风湿痛,疝气,赤白带下,痈疽肿毒,萎缩性鼻炎,瘰疬,疔疮,疥癣,蛇、犬咬伤。

①《纲目》:治疟瘴,毒肿,风癞。

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恶疮肿毒,末,酒涂。

③《天宝本草》:敷疔疮、疥癣。

④《广西中药志》:治肺结核,痧症,热病等。

⑤《四川中药志》:治内外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须久煎),1~3钱(鲜者0.5~1两,切片与大米同炒至米焦后加水煮至米烂,去渣)。外用:焙贴、煨热擦或捣敷。

【注意】

不宜生食。否则中毒而致口舌肿胀,甚至窒息而死。体虚者慎服。

姚可成《食物本草》:误食之令人闷绝。

【附方】

①治感冒暑气,头痛身倦:野芋根用湿纸封,煨热之,擦头额及腰脊、前后心、手弯脚弯,可令人遍身顺适。(《岭南采药录》)

②治风热头痛:野芋头苗(切片),贴患部。(《广西中草药》)

③治绞肠痧腹痛:野芋头四两(炒黄),扫管叶(岗松)二两(炒黄)。先将野芋煎好,再将扫管叶趁沸放下煎片刻,去渣温服。忌饮米汤。(《岭南草药志》)

④治肠伤寒:野芋头(切片)四两,加米一两及生锈铁钉二枚炒黄,加水适量煎服。(《广西中草药》)

⑤治妇人赤白带下:野芋切细和米炒,加糖煮食。(《岭南采药录》)

⑥治风湿骨痛:野芋头一厚片。先将樟脑少许置于芋片中央,用火烤樟脑,趁火未熄,速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海芋  痈疽肿毒  萎缩性鼻炎  瘰疬  疔疮  疥癣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海芋        下一篇:海狗肾

>> 返回中药词典H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