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派医德所包含的内容
扁鹊有六不治论,即"骄恣不论於理"(骄横不讲道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信巫不信医",有此一者,即不能治,指出诊病治病要以患者的综合身体状况来制定治疗方案,指出心理平衡、讲究科学、饮食得当、调和脏腑,与针灸服药同样是治好病患的重要措施。
又《史记》载"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妇科医生);"过雒阳(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尊重地方风俗,融入地方风俗,随着各地的风俗需要而改变自己的医治范围,既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又能更好起到悬壶济世、救贫困之厄的目的,其可谓大"仁"也!
六、崇尚科学,反对异端邪说
扁鹊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一生坚持与巫医巫神作斗争,每到一处,他都向人们宣传科学思想劝导人们信医勿信巫,以免枉送性命,由于他在民间所享有的崇高威望,对减弱当世巫医邪说的风气起到了巨大作用。而淳于意则极力反对秦汉之际兴起的炼丹服石之风,如诊籍中所载:齐王府中一个名叫遂的侍医生病后,自己炼制五石服用,请淳于意诊治时,淳于意依据医学理论,认真负责地指出炼服五石的危害性,告诫他不能随便服用五石散,但遂不听劝告,终于因疽发而死亡。淳于意是我国医学史上反对服石求仙的先躯者。
七、悉心授徒,打破医学神秘
古代医术上的传业授徒,多是严格划分内外亲疏的,因而造成许多优秀的医术不能施惠于广大的百姓,甚至失传。而齐国名医公孙光,淳于意等人则打破了这种授徒上的限制:他们不但学有师承,四处行医,而且把医学单传方式变为公开带徒多人的教授方式。淳于意师承于公承阳庆,公孙光,而淳于意则下传弟子临淄人冯信、唐安、宋邑,济北王太医高期、王禹等七人,并皆得真传,成为汉代名医,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 . 序》中所说:"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承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正是由于淳于意广泛授徒,使其在中医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为中医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齐派医学正是在春秋、战国这一时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并与秦派医学对应而立、成为齐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也正因为齐派医学是在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因而它也集中体现了齐文化的精髓,"仁"字,即以仁慈为本、"求善求真"为原则,使齐派医学的医德医风在中医的发展史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辉,也为当代医学提供了一个可资学习和借鉴的医学文化。
上一篇:中医医德的渊源 下一篇:董奉“杏林”医德典故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