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竹家四兄弟”的鉴别应用

“竹家四兄弟”的鉴别应用

竹叶、竹茹、竹沥、天竺黄皆出于竹,都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世人称之为“竹家四兄弟”。

竹叶竹茹竹沥天竺黄皆出于竹,都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世人称之为“竹家四兄弟”。它们有何不同的药用价值?临床如何鉴别应用?笔者通过整理古代医药文献,希望可以厘清四者的关系,供临床参考。

竹叶

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之叶,嫩而有力者良,鲜品效佳。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生于竹身中半以上,故治疗上焦疾患。

竹叶轻能解上,辛能散郁,甘能缓脾,凉能入心,寒能疗热,总属清利之品,合以石膏同治,则能解除胃热,而不致烦渴不止。《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治温以清。”竹叶可凉手少阴经,清心气,使心经热血分解,味淡利窍,生津液,利小水,以泻南方之火;气清入肺,能清气分之热者,非竹叶莫属。《神农本草经》载竹叶“主咳逆上气”,阳明客热,则胸中生痰,痰热壅滞,则咳逆上气,竹叶辛寒能解阳明之热结,故痰自消、气自下,而咳逆止。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二十一,用竹叶汤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者,盖因风从外受,病邪在表,故发热头痛,但面赤而喘乃虚阳上越之象,遂用人参附子以固里之脱,回其阳;大枣生姜甘草调其气,令之平;仗飘萧、轻举、洒然之竹叶,率葛根桂枝防风桔梗之辈解外邪,散其阴。

《伤寒论》第397条,以竹叶石膏汤,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伤寒大病愈后,郁热未尽,阴津损耗,气虚羸弱,用石膏、甘草,辛甘化苦令气宁;人参、麦门冬、粳米,滋阴益气安其中;半夏和胃降逆以止呕;竹叶轻清辛寒,气味俱轻,上解阴翳而散阳明之邪热,总取其清肺胃虚热之义。

黄宫绣在《本草求真》曰:“竹叶能凉心缓脾、清痰止渴,治上焦风邪烦热、咳逆喘促、呕哕吐血及一切中风惊痫等症。”

竹茹

取竹之茎秆,除去青色皮一重,刮出青白之交的中间层为竹茹,此竹气可通上彻下,透表及里。虽与竹叶同本,但其得土气颇多,味甘而淡,气寒而滑,竹之皮入肺,故可开胃土之郁,能清肺金之燥,甘寒又能凉血清热。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皆属于热。”阳明有热则作呕呃,竹茹专清胃腑之热,直降肺胃中上逆之气以令下行,因邪热客肺、肺金失养而致烦渴不宁、膈噎呕逆、恶阻呕吐、吐血衄血等症者,皆以肺胃之热论,当服此为治。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二十一中治疗产后中虚、烦乱呕逆,用竹皮大丸,竹皮即竹茹。妇人产后育儿哺乳,乳汁所去为多,中焦虚乏,上不能入心化血,下不足以安胃和气,故胆热必犯其胃,其热亦甚,症见呕逆烦乱。用石膏、白薇除胃热、敛浮阳以降胃逆;竹茹凉胆以清其源,但虑中州虚冷,唯恐难任寒药,故加桂枝甘温以肥之;重用甘草者,意在安中益气;桂枝得甘草,辛甘化苦令气宁;枣肉补益中气,和丸者,取缓调之意。

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称:“竹青而中空,与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相似。”竹茹甘而微寒,又与胆喜温和相宜,故黄芩为清少阳经热之药,竹茹为治少阳腑热之药。

竹沥

取鲜竹茎秆,经火烤后所沥出的汁液为竹沥。竹沥者,即竹中之水,竹沥行中有节,直达中空,其抽水土之力甚巨;竹之液,犹如人身之血,极能补阴,况阴之不足,由火烁所成。竹沥长于清火,则血得其养,补阴亦由火清而致,故《神农本草经》治筋急,专取竹沥之润以濡之。

竹沥味甘性寒,滑而流利,走窍逐痰,因风火燥热而有痰者最宜,为中风要药。盖中风之证,多由阴虚火旺,煎熬津液,结而成痰,壅塞气道,不得升降,热极生风,以致猝然僵仆或偏痹不仁,服此遍走经络,搜剔一切痰结,兼之甘寒能益阴而除热,气道通,经脉流转,则外症自远。凡小儿惊风抽搐、阴虚发热口噤、胎产血晕、痰在经络四肢皮里膜外者,服之立能见效。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用竹沥、生葛汁、生姜汁合成竹沥汤,治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中风口噤之症。

杜文燮在《药鉴》中称:“竹沥气寒,味苦辛平,为痰家之要药,须佐以姜汁,方可横遍经络,故痰在四肢者,非竹沥不能开;痰在皮里膜外者,非加姜汁不能除;痰在胸间者,当用竹沥,风痰亦用。能治热痰,又能养血清热,有痰厥不省人事几死者,得竹沥灌之立醒。”

天竺黄

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竹节间贮积的分泌液,经干涸而凝结成块。始生于天竺国,今各地竹子皆可得。

天竺黄乃竹之津液气结而成,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大同小异,皆能豁痰利窍,但天竺黄入手少阴经,可清心泻少阴之火,热清而惊自平,且无寒滑之患。植物之灵,凝结其中,可入藏以治结;其空达之性,可使风木自平,故主风木太过所致之诸风热炽、痰涌惊痫、邪急癫狂。张景岳认为天竺黄味甘辛、性凉,善开风痰、降热痰,治中风失音、痰滞胸膈、烦闷、癫痫,可醒脾疏肝,能清心火、镇心气、明眼目、安惊悸。

天竺黄性和缓,可用于治疗小儿痰热、急惊抽搐、夜啼不眠等,临床使用时常配胆南星、朱砂青黛等物以清热化痰、熄风定惊,方如钱乙《小儿药证直决》之利惊丸、抱龙丸等。天竺黄合犀角、朱砂,可养心除热,热清则惊悸顿平;配胆星、贝母,能利窍豁痰,痰消而癫痫立止。《施今墨对药》称:“天竺黄、半夏曲二药配伍使用,能清热除湿、化痰止咳,最宜用于小儿痰热交织、消化不良或风痰将作、目睛呆滞之候。”

竹叶、竹茹、竹沥、天竺黄同属一类,竹叶轻于竹茹,可凉心清肺;竹茹轻于竹沥,能清心亦可理胃;竹沥重于竹叶、竹茹,可清心兼能补阴、透经络,有寒滑之功,筋脉拘挛、痰在皮里膜外及筋络四肢者,非竹沥不能化;天竺黄性缓,清心解热,更有定惊安神之妙。

本页关键字:竹叶  竹茹  竹沥  天竺黄  竹家四兄弟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学用经方必须重视经方理论        下一篇: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