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漫话 --> 诗词中的竹及其药用价值

诗词中的竹及其药用价值

竹不只是诗人托物言志的对象,还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竹可以制成各种生产生活用具,笋是人间美味,竹茹、竹沥、天竺黄、竹叶等则是常用的中药材。

竹和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和梅、松并称“岁寒三友”。苏轼爱竹,赋诗曰:“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有人将竹比喻为玉,如白居易《秋霖即事联句》:“竹沾青玉润,荷滴白珠圆。”有人则将竹和龙、凤相提并论,如董天吉《竹》:“近日孙枝殊圣长,风天雨夜学龙吟。”

后世诗人将竹的品格进一步细化:一是用竹比喻高风亮节,如朱淑真《咏直竹》:“劲直忠臣节,孤高烈女心。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二是用竹比喻谦虚的品格,如叶剑英元帅《题竹》:“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三是用竹比喻坚韧不拔的毅力,如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四是用竹比喻凌云壮志,如张正见《赋得阶前嫩竹》:“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五是用竹表现闲适隐逸的君子之风,如杜牧《题刘秀才新竹》:“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六是用竹抒发自己忧愤的家国情怀,如孟郊《闲怨》:“妾恨比斑竹,下盘烦怨恨。有笋未出土,中已含泪痕”。

竹不只是诗人托物言志的对象,还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竹可以制成各种生产生活用具,笋是人间美味,竹茹竹沥天竺黄竹叶等则是常用的中药材。

竹茹清心除痰热

“英威肃如在,文物杳成空。竹皮聚寒径,枌社落霜丛。”(唐代李百药《谒汉高庙》)竹茹为竹的茎秆去外皮刮出的中间层,味甘,性微寒,归肺、心、脾、胃、胆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的治疗。《本经逢原》载:“竹茹专清胃府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咳逆唾血,产后虚烦,无不宜之。”

“丛林富笋茹,平野绝虎豹。嗟哉此乐乡,毋乃姜子教。”(苏轼《留题峡州甘泉寺姜诗故居》)竹茹甘寒入血,能清热凉血、止血,可治疗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及崩漏等属血热妄行者。《世医得效方》单用竹茹治小便出血;《圣济总录》用竹茹与生地黄治鼻衄。

竹沥涤痰性滑寒

“凤尾森森半已舒,玳文滴沥画难如。虚心不贮相思恨,还作风流向绮疏。”(宋代方士繇《竹》)竹沥是竹茎经火烤后所流出的液汁,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具有清热降火、滑痰利窍、定惊的功效,用于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热病痰多、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的治疗。《本草衍义》载:“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膈可开,痰在四肢可散,痰在脏腑经络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又如癫痫狂乱,风热发痉者可定;痰厥失音,人事昏迷者可省,为痰家之圣剂也。”《本草选》载:“竹沥乃阴虚有大热者仙品,中年痰火,舍此必不能成功。”

天竺黄定惊性稍缓

“天竺黄卷在,人中白发侵。客至独扫榻,自然同此心。”(宋代黄庭坚《荆州即事药名诗》)天竺黄是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又名竹黄,味甘,性寒,归心、肝、胆经,具有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的功效,用于小儿惊风、癫痫、中风痰迷、热病神昏、痰热咳喘的治疗。《本草纲目》载:“竹黄,气味功用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害。”《本草经疏》载:“天竺黄,气微寒而性亦稍缓,故为小儿家要药。入手少阴经,小儿惊风天吊诸风热者,亦犹大人热极生风之候也。此药能除热养心,豁痰利窍,心家热清而惊自平,君主安而五脏咸得滋养,故诸证悉除也。”

竹茹、竹沥、天竺黄均来源于竹,性寒,均可清热化痰,治疗痰热咳喘。竹沥、天竺黄又可定惊,治疗火热或痰热所致的惊风、癫痫、中风昏迷、喉间痰鸣。竹茹长于清心除烦,多用于治疗痰热扰心的心烦失眠,并能清胃止呕,可治疗胃热呕逆;竹沥性寒滑利,清热涤痰力强,多用于治疗惊痫中风,肺热顽痰胶结难咯;天竺黄化痰之力较缓,但清心定惊之力较好,多用于治疗小儿惊风及热病神昏抽搐。

竹叶清火除渴烦

“竹叶影繁笼药圃,桃花香煖映芝田。吟余池畔聊欹枕,风雨萧萧吹白莲。”(宋代古成之《五仟观二首》)竹叶味甘、淡,性寒,归心、肺、胃、小肠经,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用于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的治疗。《本草经疏》载:“竹叶辛寒,能解阳明之热结,则痰自消,气自下,而咳逆止矣。仲景治伤寒发热大渴,有竹叶石膏汤,无非假其辛寒散阳明之邪热也。”《药品化义》载:“(竹叶)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用为良剂也。又取气清入肺,是以清气分之热,非竹叶不能。”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南宋陆游《咏东湖新竹》)淡竹等卷而未放的幼叶名为竹叶卷心,味苦、甘、淡,性寒,归心、肝经,具有清心除烦、利尿解毒的功效,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烧烫伤的治疗。与竹叶相比,竹叶卷心清心泻火作用更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代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萧萧翠竹,体现出郑板桥勤政爱民、为民解忧的济世情怀;萧萧翠竹,一枝一叶都散发出浓郁的药香,全身上下都是济世救民的良药。

本页关键字:托物言志  竹茹  竹沥  天竺黄  竹叶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王安石新法与北宋医学教育改革        下一篇:

>> 返回中医漫话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