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治肾周炎发热1例
任某,男,30岁。2019年8月3日来诊。诉发热20天。患者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5℃之间,在他院确诊为“泌尿系感染”,经治后效果不佳,遂转诊至北京佑安医院,2019年8月2日查:类风湿因子、抗链O、布氏杆菌测定、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培养及细菌、真菌、抗酸杆菌涂片均正常。予以抗感染治疗,补钾对症处理,但体温不降。随于次日就诊我处寻求中医治疗。
刻下: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5℃,午后为重,纳差,时有呕恶感,口淡不渴,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咳嗽、咳痰,舌淡略有齿痕,苔白略腻,脉弦滑。查体无明显肾区叩击痛。否认结核、肝炎等慢性传染性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否认冶游史。
辨证:发热(少阳病)。
方药:小柴胡汤:柴胡40g,黄芩15g,姜半夏12g,党参15g,生甘草10g,生姜15g,大枣20g,7剂,水煎服,日1剂。
3剂尽后二诊:第4天始,未再发热。刻下可见:口渴,自汗,纳可,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咳嗽咳痰,大便可。舌淡略有齿痕,苔白略腻少津,脉弦滑。复查尿常规(—)。
方药:五苓散:桂枝18g,生白术18g,茯苓18g,猪苓18g,泽泻18g,6剂,水煎服,日1剂。6剂尽电话告知已无明显不适。
按:本案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初始诊断为“泌尿系感染”,叠经诊治而不愈,后经专科医院彩超发现左肾体积增大,腹部CT考虑左肾周炎性,抗感染治疗但仍不能除热,后用经方小柴胡汤而取速效。
肾周炎指的是肾包膜与肾周围筋膜之间的脂肪组织发生感染性炎症,可发展成为肾周脓肿。本病多由肾盂肾炎直接扩展而来,致病菌多是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需用抗生素治疗。本案患者在发病初始就在用抗生素治疗,但热未能除。就诊中医时患者发热的同时有呕恶感,笔者就联想到了《伤寒论》第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是少阳经病的主方,此时邪气不盛而正气已虚,正邪纷争,治需和解。此外,一方面,患者发病以来,饮食较差,年轻男性却已经出现了贫血、低血钾等并发症,属于“正气不足”表现,符合小柴胡汤证病机特点;另一方面,根据伤寒六经辨证法,发热多属三阳经病,利用排除法,没有太阳经表证及阳明经实证的表现,故而定位在少阳经。本案值得关注的另一点是柴胡用量较大,这是符合《伤寒论》原文剂量药物比例的,笔者认为使用经方应尽量遵循原方的药味组成和药量比例。患者二诊时使用五苓散,则是考虑出现了太阳蓄水证(汗出而渴),可见临床上病机是随时变化的,应“随证治之”。
上一篇:射干大枣治小儿支气管炎 下一篇:鱼腥草桃仁治小儿肺炎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雪养生
- 胡希恕
- 焦树德
- 警惕“癌从口入” 7个最易"招癌"的饮食习惯
- “生食时尚”悄流行 不能生食用菜品大盘点
-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患者如何进行生活调护
- 冬季养生话“民谚” 防病强身有“裨益”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