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漫话 --> 茉莉花:幽香清彻骨,爽致消烦暑

茉莉花:幽香清彻骨,爽致消烦暑

茉莉花“幽香清彻骨,爽致消烦暑”,其花香醉人,浓郁而不浊,清婉而不浮,又盛开于炎夏,闻之可怡神养性,忘暑解困,给人以幽静凉爽之感,素为人们十分喜爱。

夏日炎炎的夜晚,庭院中那几丛茉莉绽开洁白似玉的花蕾,送来缕缕芬芳,不禁让人想起苏北民歌《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茉莉,一作“末利”,又名“抹丽”,为木犀科常绿小灌木,原产阿拉伯地区和印度等地,汉代时已引入我国,正如宋代诗人王十朋写道:“茉莉名佳花亦佳,远从佛国到中华。”茉莉为庭院或温室内常见的盆栽芳香花卉之一,在我国福建、广东、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均有栽培,其中尤以苏州、南京、杭州、金华等地为盛。茉莉枝繁叶茂,枝条细长,略呈藤本状,翠叶碧绿,色如翡翠,光泽照人。夏秋夜间开小白花,花顶生或腑生,多为白色,也有黄、红、粉、绿等色。

茉莉花“幽香清彻骨,爽致消烦暑”,其花香醉人,浓郁而不浊,清婉而不浮,又盛开于炎夏,闻之可怡神养性,忘暑解困,给人以幽静凉爽之感,素为人们十分喜爱。宋代江奎感叹:“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香为花之魂,诗人赏茉莉花香,构思十分巧妙,如赵福元的《茉莉》诗:“刻玉雕琼作小葩,清姿原不爱铅华。西风偷得余香去,分与秋城无限花。”诗人巧用一个“偷”字、一个“分”字,写出所有秋花散发的芳香,都得之于茉莉。宋代江奎的《茉莉》诗:“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应是仙娥宴归去,醉来掉下玉搔头。”诗人把茉莉说成是天上仙娥宴归途中醉后掉下的玉搔头所化成,以致香入辟里,沁人心脾。

茉莉花以其芳香馥郁而成为人们尤其是妇女的喜爱之物,妇女用茉莉作髻花和胸花,以显其玲珑娇态,让人有“倚枕斜簪茉莉花,梦回犹觉鬓边香”的享受。古时,妇女们早起晨妆已罢,摘几朵沾露的茉莉花插在头发上,到了黄昏纳凉时,又把茉莉插在两鬓或佩在衣襟前,所谓“茉莉新堆两鬓鸦”。宋代苏轼被贬广东儋耳(今属海南儋州市)时,见当地女子头上竞簪茉莉,不禁吟道:“暗麝著人簪茉莉,经潮登颊醉槟榔。”明代唐寅《茉莉》诗曰:“春困无端压黛眉,梳成松鬓出帘迟。手拈茉莉猩红朵,欲插逢人问可宜?”清代王士禄的“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琐窗隈。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道出了妇女将茉莉花当作饰物簪于发髻旁的情景。

茉莉花有助于解暑提神。《乾淳岁时记》记载当时宫中避暑,庭内置茉莉花数百盆,以风车鼓风,满庭清凉。难怪人们在夏天时床上挂茉莉花,案几上摆茉莉花,阳台上盆栽茉莉花,厅室装饰点缀茉莉花,香气冉冉,那香随人转,朝夕萦绕左右,颇有“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宋代刘克庄)之感受,烦暑顿消。

茉莉既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又有较高经济价值。茉莉花可提取芳香油,是制作香脂、香精和浸膏的重要原料之一。茉莉花还可制作茉莉花茶,芳香持久,清甜可口。《清稗类钞》介绍了茉莉花点茶:“茉莉花点茶香,以熟水半杯候冷,铺竹纸一层,上穿数孔,日暮,采初开之茉莉花,缀于孔,上用纸封,不令泄气,明晨取花簪之,水香可点茶。”

茉莉花可入药。中医认为,茉莉花味甘辛、性温,有理气、开郁、辟秽之功用,主治疫痢腹痛、疮毒等。《本草再新》说茉莉花“能清虚火,去寒积,治疮毒,消疽瘤。”《随息居饮食谱》认为茉莉花“和中下气,辟秽浊。治下痢腹痛”。

本页关键字:茉莉花  怡神养性  忘暑解困  疫痢腹痛  疮毒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生活常识对五行生克的朴素理解        下一篇:诗词中的“书香”及其药用价值

>> 返回中医漫话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