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漫话 --> 漫话诗词中的“龙药” 地龙、海龙与天龙

漫话诗词中的“龙药” 地龙、海龙与天龙

许多药效良好的中药,也以龙命名,如龙齿、龙胆、龙骨、龙眼肉等;蚯蚓入药,被称为地龙;著名的补虚药物海马,就是海龙科动物;蜈蚣入药,又被称为天龙。

石径幽云冷,步障深深,艳锦青红亚。小桥和梦过,仙佩杳、烟水茫茫城下。何处不秋阴,问谁借、东风艳冶。最娇娆,愁侵醉颊,泪绡红洒。

摇落翠莽平沙,竞挽斜阳,驻短亭车马。晓妆羞未堕。沈恨起、金谷魂飞深夜。惊雁落清歌,酹花倩、觥船快泻。去未舍。待月向井梧梢上挂。

这首《龙山会》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描写秋季观赏芙蓉花的情形。据《晋书·孟嘉传》载,东晋桓温在龙山大宴幕僚,期间孟嘉起身如厕,风吹帽落不觉。桓温密令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回来,写了一篇文章作答,四座莫不叹服其文辞华美。后来,“龙山会”成为文人雅士宴集的代称。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人们常用龙形容杰出的人物,如凤表龙姿、望子成龙、乘龙快婿等。在煮酒论英雄故事中,曹操以龙比喻天下英雄,说:“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许多药效良好的中药,也以龙命名,如龙齿、龙胆、龙骨龙眼肉等。

见龙在田话地龙

蚯蚓入药,被称为地龙。《本草纲目》载:“术家言蚓可兴云,又知阴晴,故有土龙、龙子之名。”还有一个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得了缠腰龙(带状疱疹),民间医生用蜂糖将活蚯蚓溶化,以溶液外涂,将疾病治好。赵匡胤问药物名称,医生以地龙作答,名称由此而来。

日月中天转,人间几度秋。长鸣如有恨,幽抱本无求。偃蹇忘三窟,逍遥藉一丘。浮生能自遣,何地不瀛洲。”(明代庞尚鹏《蚯蚓吟》)地龙是常用的息风止痉类中药,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止痉、平肝息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用于热病发热狂躁、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的治疗。《本草纲目》载:“蚯蚓,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

“夏夜雨欲作,傍砌蚯蚓吟。念尔无筋骨,也应天地心。”(唐代卢仝《夏夜闻蚯蚓吟》)地龙性寒,善于清热息风、定惊止痉,用于热极生风所致的神昏谵语、痉挛抽搐,以及小儿惊风、癫狂。地龙配伍钩藤牛黄全蝎等,可治疗温热病热极生风、神昏、痉挛抽搐;地龙研烂,与朱砂共为丸服,可治疗小儿惊风、高热、惊厥抽搐;单用鲜品,同盐化为水,饮服,可治疗狂躁癫痫。

“退闲时有宾留刺,挛痹难为长折枝。蚓窍声微羞入社,鸦涂札恶懒临池。”(宋代刘克庄《再和》)地龙性善走窜,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地龙配伍防己秦艽忍冬藤等,可治疗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配伍川乌草乌天南星等,可治疗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屈伸不利,如小活络丹;配伍黄芪当归川芎等,可治疗气虚血滞,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症,如补阳还五汤。

“草光叶润亦清佳,翠里生香不是花。一事说来人不信,蕨长如树蚓如蛇。”(宋代杨万里《绝句》)地龙性寒降泄,长于清肺平喘,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可单用研末内服,或配伍麻黄、苦杏仁黄芩等使用,亦可用鲜品水煎去渣后,加冰糖熬膏冲服。

“拂拂春郊起绿烟,群农日日望岂年。龙移海去遗天漏,蚓得泥深乐地穿。”(宋代王令《和人久雨》)地龙咸寒走下入肾,能清热结、利水道,配伍泽泻木通芦根等,可治疗湿热水肿;单用或配伍车前子滑石、萹蓄等,可治疗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

龙跃于渊话海龙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唐代李商隐《题白石莲花寄楚公》)在我国的神话故事中,大海是龙的故乡,其中有四海龙王,统帅无数虾兵蟹将,管理海洋中的生灵,人间的旱涝。现实中的大海虽无蛟龙存在,却广泛分布着海龙科动物。海龙科动物具有全体被膜质骨片、鳃呈丛簇圆叶状、无腹鳍、尾细长等特点,虽无食用价值,却大多是名贵的中药材。比如,著名的补虚药物海马,就是海龙科动物。

“四海龙蛇寒食后,六陵风雨大江东。英雄几夜乾坤博,忠孝传家俎豆同。”(明代徐渭《岳坟》)中药海龙又名水雁,为海龙科动物刁海龙、拟海龙、尖海龙等多种海龙的干燥全体或除去皮膜及内脏的全体。海龙也是常用的补虚类中药,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阳、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阳痿、遗精、不育、肾虚作喘、癥瘕积聚、瘰疬瘿瘤、跌打损伤、痈肿疔疮的治疗。《纲目拾遗》载:“(海龙)功倍海马,催生尤捷效。”《现代实用中药》载:“(海龙)为强壮药,有兴奋作用,能催进性欲。用于老人及衰弱者之精神衰惫。治腹痛;并治妇人临产阵缩微弱,有催生之效。”

“真相有无因色界,化城兴灭在莲基。好令沧海龙宫子,长护金人旧浴池。”(唐代李绅《龙宫寺》)海龙具有温肾壮阳作用,配伍莵丝子可治疗肾虚阳痿、遗精、不育等。海龙温肾而治喘,胡桃仁温肺而止咳,两者相伍,可治疗肾不纳气之虚喘;海龙能软坚散结消肿,水蛭能活血化瘀,两药同用可治疗癥瘕积聚;海龙配伍冬菇、紫菜、大枣可治疗瘰疬(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瘿瘤(单纯性甲状腺肿);海龙对子宫有兴奋作用,作用温和而持久,不易引起强烈收缩,单味煮水冲入黄酒温服,可治疗子宫收缩无力而难产。

龙飞在天话天龙

蜈蚣入药,又被称为天龙。蜈蚣是“五毒”之一,古人认为其能制服蛇。《本草纲目》转引《淮南子》说:“腾蛇游雾而殆于蝍蛆。蝍蛆,蜈蚣也,性能制蛇,见大蛇,便缘上啖其脑。”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通过长妈妈的口,讲述了蜈蚣制服美女蛇的故事:一个读书人在古庙里读书,被美女蛇所迷,却被老和尚识破机关,于是给他一个盒子破解,“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宋代诗僧释文珦《听说南中蟒事》诗中所描绘的,与鲁迅文中相似:“蟒身漆黑蟒首红,蟒来动地起狂风。惭愧蜑巫能制蟒,床头开柙放蜈蚣。”

古人神话蜈蚣的故事很多。《酉阳杂俎》载:“绥定县蜈蚣,大者能以气吸蛇及蜥蜴,相去三四尺,骨肉自消。”《南越志》载:“南方晋安有山出蜈蚣,大者长丈余,能啖牛。”《西游记》中的蜈蚣精号为百眼魔君,肋下长有一千只眼睛,金光四射,孙悟空也近他不得。

传说中的蜈蚣虽然厉害,却也符合相生相克之理,古人认为蜈蚣能制龙、蛇、蜥蜴,而畏蛤蟆、蛞蝓、蜘蛛。苏轼《虾蟆》诗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睅目知谁瞋,皤腹空自胀。慎勿困蜈蚣,饥蛇不汝放。”

“楞伽海中山,迥出霄汉上。中有不死庭,天龙尽回自。”(宋代王安石《化城阁》)蜈蚣也是常用的息风止痉类中药,味辛,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有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用于惊风、癫痫、痉挛抽搐、中风口?、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毒蛇咬伤、疮疡、瘰疬的治疗。《本草纲目》载:“(蜈蚣)治小儿惊厥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疠,便毒,痔漏,蛇伤。”《医学衷中参西录》载:“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瘛疭,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为其性能制蛇,故又治蛇症及蛇咬中毒。”

“一夕雨沉沉,哀猿万木阴。天龙来护法,长老密看心。”(唐代严维《宿法华寺》)蜈蚣辛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常和全蝎相须为用,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配伍全蝎、钩藤、僵蚕等可治疗小儿撮口、手足抽搐;配伍天南星、防风等,可治疗破伤风,角弓反张。

“历劫如何报佛恩,尘尘文字以为门。遥知法会灵山在,八部天龙礼我言。”(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一)蜈蚣有毒,能以毒攻毒,味辛又能散结,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治恶疮肿毒,如不二散;蜈蚣与茶叶共为细末,外敷治瘰疬溃烂;单用或配伍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可治毒蛇咬伤。

“升天旧说有神龙,今睹蜿蜒在目中。莫道已腾霄汉了,愿施霖雨作年丰。”(宋代姚勉《宿珠桥见龙上天》)蜈蚣有较强的搜风、通络止痛作用,配伍独活威灵仙、川乌等,可治疗风湿顽痹;配伍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可治疗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

《易经》乾卦以龙为喻,有元亨利贞的意思。地龙、海龙、蜈蚣三味中药,与乾卦爻辞相应,运用得当,也可使人元亨利贞。

本页关键字:龙药  地龙  海龙  天龙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神农采药图》与应县木塔        下一篇:美女争窥玳瑁帘

>> 返回中医漫话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