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古而不泥古 创新而不猎新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迎来并经历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时代——代谢病时代。肥胖、糖尿病、代谢性高血压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甚或痛风)、脂肪肝,已经成为当今的流行病、时代病。由这些高危因素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更是成为慢性病第一大死因。一时间,几乎家家有过食之病,户户有代谢之灾。不但严重危害中华民族的健康,同时也成为国家乃至整个社会不堪重负的公共卫生问题。直到今天,代谢病的洪峰非但没有过去,并且似乎仍在持续攀高。面对全社会的代谢病,中医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呢?
纵观古今,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当时特定的时代病,中医均发展了相应的理论诊治体系并为防治这些疾病作出了重要贡献,故而中医辨治体系百花齐放,诸如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每一次时代的更迭,推动了中医的创新和发展。当今全民盛行的代谢病,中医认为其本质是过食肥甘所致的脾胃病,这是古人所没有经历过的。诸多疾病,或“起于中焦,及于上下”,或四旁久病,归于中焦。何也?土为中央,灌溉四旁。中央健则四旁通,中央病则殃及四旁。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反之,中土之外,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皆为四旁。四旁有病,亦少有不波及中央者也。故凡治病,调脾胃为第一大法。
金元时期李东垣曾写下不朽著作《脾胃论》,被后世奉为脾胃病治疗经典之作。然李东垣所处时代,曾遇饥荒流行,贫民百姓到处流亡。“遭壬辰之变,五六十日之间,为饮食劳倦所伤而殁者,将百万人”,所以,那是一个脾胃亏虚的时代,故而“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是因虚致病。而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脾胃壅盛的时代,所伤脾胃的病因、病机、病证、治法、处方、用药以及预后,都有非常大的差异。因此,重新认识现代脾胃病,对于整个代谢综合征的防控,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实际上,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对于肥胖病、富贵病就有了相关认识。脾瘅,出自于《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和脾瘅相关的论述,另见《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逆、发满,甘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这两段论述,为我们勾画出了这样一种疾病: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膏粱厚味导致肥胖,肥胖导致脾瘅(多种营养代谢物质过剩,“其气上溢”),脾瘅最终演变为消渴、仆击、偏枯、痿厥等。不难发现,这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与代谢综合征由肥胖到代谢综合征到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的发展过程何其相似乃尔!可惜,内经以降,对于脾瘅之论述不多,多只关注消渴。这与中国古代把肥胖看作是富贵、权利的象征,而很少把它看作疾病有一定关系。
《脾瘅新论》,一是在继承内经脾瘅论述基础上,将脾瘅前的肥胖和脾瘅后的络病(包括大血管的脉络和微血管的络脉)联系起来,展示了脾瘅的全貌,有利于各级预防。二是将脾瘅和代谢综合征进行了对接,首次用中医的理论指导代谢综合征这个现代新兴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总结归纳了不同类型代谢综合征所产生的机制及相对应的治法和方药,我们团队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可以说是国内最早的研究代综的中医团队,也是第一个在代谢综合征方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团队。三是对脾瘅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归纳,分成郁、热、虚、损四大阶段。对每一个阶段的主要证型以及对应的方药,做了详细论述,并附有验案以便参考。四是所用方剂多为经方,通过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分期、分证,将经方重新排列组合,扩展了经方的应用范围。书中所列效方、对药等,是我几十年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经验,虽一鳞半爪,或可启迪后学。(仝小林)
上一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误麻知几为麻革考 下一篇:中医史画 汤液醪醴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