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俱佳的菊花
千姿百态、万般风情的菊花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还被赋予了高洁、孤傲、大气等人文色彩,各代文人骚客都曾留下了无数咏菊赞菊的诗词佳句。菊花不仅仅可以用来观赏,还可当食当茶,更是一味良药,集赏玩、食用、入药多种功能于一身。
菊花位列中国十大名花之列,《礼记·月令篇》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意指菊花是秋月开花,花呈黄色。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
花草本无情,皆在人言中。菊花因盛开在秋冬季节,此时大多数花都已衰败,所以被文人视为有清寒傲雪的品格,受到敬重,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离骚》中许多人熟知的“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句,也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此后,历代文人从形状、色彩、花瓣、风格等各个角度咏赞菊花的诗举不胜举,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据记载,古人栽培菊花的初衷即为食用,许多耳熟能详的文人也都有食菊的嗜好。唐代诗人陆龟蒙说:“春苗恣肥,得以采撷供左右杯案。夏五月,枝叶老硬,气味苦涩,尤食不已。”宋代词人苏东坡在《后杞菊赋》中说:“吾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食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菊花如此令人喜爱,魏人钟会称其为“神仙之食”就不难理解了。菊花不仅仅是文人闲暇之余的佳肴,饥馑之年还真能救人一命,清代《救荒本草》一书曾记载:“菊花花叶皆可食。救饥,取茎紫气香而味甘者,采叶炸食或作羹皆可。……采苗叶炸熟水浸去酸味,淘净,油盐调食。”当然,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养菊、食菊多半不是为了解饥,而是为养生或治病。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劳延年”,因而被《神农本草经》视为“上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菊花有散风热、清肝明目、解毒、降血压、防风热感冒等功效。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方》中载:“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袋,枕头,良。”清代《食物本草会纂》载:“菊花酒,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
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赏菊食菊的习俗。在实际生活中,常见泡菊花酒或制作菊花枕(可缓解颈椎病)。每年九九重阳节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常根据古法,采菊花茎叶泡入到高粱酒中,一年后饮用效果颇佳,许多赏菊饮菊酒的民俗也与此有关。
家不妨在家里摆上几盆,养之添雅,视之增美,食之加寿,可谓宝物也。
上一篇:影响深远的宋代医药卫生保障机构 下一篇:中医养人,书法养心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