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三国演义》诸葛行军散
中医有一个著名的方剂叫“诸葛行军散”,首载于清代温病学者王士雄在1838年编撰的《霍乱论》中,原名行军散。属于开窍剂中的凉开剂。
开窍剂是中医的急救药,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神昏窍闭之证,有虚实之分。属于实证者,称为闭证,多由邪气壅盛,蒙蔽心窍所致。闭证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热闭与寒闭两种。热闭由温邪热毒内陷心包所致,治宜清热开窍,简称凉开;寒闭由寒邪或气郁、痰浊蒙蔽心窍引起,治宜温通开窍,简称温开。诸葛行军散就是凉开方剂之一。
凉开法适用于热闭证。热闭证的临床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甚至痉厥等。这类方剂有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小儿回春丹、行军散等。这里仅叙述行军散。
在炎热的夏季,若因行旅中暑、触冒山岚瘴疠之气,会突然发生恶心呕吐、泄泻腹痛、头目昏晕,甚至不省人事等危重急症。此时若能及时服用诸葛行军散,常能挽危急于旦夕,救性命于顷刻。
诸葛亮他率领三军,挺进巴蜀,既要攀登“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又要克服酷暑炎热、山岚瘴气带来的困难,最后建都成都、创功立业。在“七擒孟获”时更是如此,除了道路艰险之外,更有“气候炎热、烟瘴四起”的恶劣自然条件。正因为此,才有88回的“蜀中差马岱”给诸葛亮并南征大军送上解暑药。因为行军散是暑季行军旅游、野营露宿的必备良药,所以就自然地和诸葛亮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增加了本方的神秘色彩,对它的功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从心理学角度讲,对医生和患者都是一个精神安慰和良性刺激,能促使疾病痊愈。据《中医大词典》介绍,“诸葛行军散”又名“武侯行军散”,武侯即诸葛亮也。
诸葛行军散由8味药组成:牛黄、麝香、珍珠、冰片、硼砂(各3克);雄黄24克,硝石0.9克,飞金20页(现在改为姜粉)。其中麝香、冰片为君药,牛黄为臣药,硝石、硼砂、雄黄、珍珠均为佐药。至于飞金,是取其重镇安神之效,《中国药典》1977年版将飞金去掉,加姜粉,则增加了降逆和中的效果,而且有佐使药的作用。去一味,加一味,仍旧是8味药。
中医认为,麝香性温味辛,入心脾肝三经,因其芳香走窜,通关透窍,外达肌肤,内入骨髓,故可开窍醒神、活血散瘀,常用以治疗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跌打损伤、痈疽肿毒等症。麝香有较强的开窍通闭作用,为醒脑回苏的要药。冰片性味辛苦、凉,入心、肺经,内服可开窍醒神,用于神昏痉厥诸症;外用可以清热止痛,并有防腐、止痒、消肿作用,可用于喉病、口疮及疮疡等。牛黄性味苦甘、凉,入心肝二经,具有清心、化痰、利胆、镇惊之功效。
在诸葛行军散中,雄黄虽然是辅佐药,但用量在8味药中占据第一,因此不可小视。雄黄入药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中品药。其性味辛温、有毒,具有解毒和止痒作用。常作为外用药治疗疮疖疔毒、疥癣和虫蛇咬伤等症。古方辟疫方中大多含有雄黄,除诸葛行军散外,还有人马平安散、紫金锭等。
这些药物,按君、臣、佐、使,有机地综合在一起时,其配伍也十分得当,符合君臣佐使的原则。就病证而言,暑月痧胀,是因为感受秽浊之气所致。由于中焦气机逆乱,清浊相干,升降功能失常,故见吐泻腹痛,甚者烦闷欲绝。由于神明被蒙蔽,则头目昏晕,不省人事。所以治疗必须开窍行气,辟秽解毒。
方中麝香、冰片芳香开窍,行气辟秽,并善于止痛,这是针对主证吐泻腹痛,窍闭神昏而设,理所当然的是君药。牛黄清心解毒,是臣药。硝石泻热破结;硼砂清热解毒;雄黄用量独重,占据整个方剂的1/2以上,作用是辟秽解毒;珍珠重镇安神;姜粉性味辛热,具有“反佐”的意味,同时它又具有降逆和中的作用,还有辟秽解毒之功,因此也属于佐药;若按《霍乱论》中的原方,金箔的作用是重镇安神,和珍珠的作用相同;以上这些都是佐药。另外,姜粉在方中还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所以也可以看作是使药。
本页关键字:三国演义 中药方剂诸葛行军散 霍乱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