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诊断 --> 诊断基础 --> 何谓”四诊法”

何谓”四诊法”

中医学历经数千年历史的长河,演变至今已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可以概括为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这种诊断方法,尤其是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区别于现代医学,囊括了中医学理论的精髓。

中医学历经数千年历史的长河,演变至今已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可以概括为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这种诊断方法,尤其是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区别于现代医学,囊括了中医学理论的精髓。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四诊的每一部分虽各有其独自的特性,但彼此又是互相联系,不能偏废的四诊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而搜集临床资料则要求客观、准确、系统、全习、突出重点。因此四诊不应该相互取代,只能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四诊之间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临床运用时,需要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三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冻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联系,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础。中医讲求整体观,不

三张孤立地对待每一个病证,综合四时变化、自然环境、情志形态、嗜好、体部和强弱,以及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的差异,进行综合分析、诊断。了解患者病三与病态发展状况,探索病因和病机,最后,医生对四诊收集来的病情资料,根据症候特点运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类,从而辨别病位的深浅、病性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及病证类别的阴阳。

望诊为四诊之首,是根据脏腑、经络等理论诊察疾病的方法。观察病人形五、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人体外部和三脏六腑关系密切,若脏腑功能活动有变化,必然反映于人体外部的神、色、形、 态等各方面。五脏六腑和体表由十二经脉贯通在一起,又分别和全身的筋、骨、皮、肉、脉相配,五官亦与五脏相关。因此,观察体表和五官形态功能的变化征象,可推断内脏的变化。同时还可反映全身精气的盈亏。精、气、神的变化三要表现在头部和双目,兼反映于全身形态、语言气息、面部色泽乃至脉象、舌象等方面。因此,望诊不仅可诊察内脏病变,还可了解人体精、气、神的动态变化情况。

闻诊是中医运用自己的听觉和嗅觉,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人发出的语言、呼吸、咳嗽、呃逆、暖气等声响和口气、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的异常气味,来判断正气的的盈亏和邪气性质,以推断疾病的方法。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如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音(角、徵、宫、商、羽)及五臭(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都与五脏相应,是五脏功能变化的反映。因而声音和气味的变化可反映出内在病变,据以推断正邪盛衰和疾病种类。闻诊同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闻诊包括“听”和“嗅”两方面。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四诊所获证象。大半均由问诊得来。问诊主要是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系统而有目的的询问.询问内容包括病人的体质、生活习惯、起病原因、发病及治疗经过、现在的症状及过去的病史、家族史等,以获得准确而有效的信息,为确诊和治疗做准备。

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个部分。

脉诊也叫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患者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医生以自己的手指,触摸病人的头面、皮肤、四肢、胸腹、腰背等处的温度、润涩、积聚、痞块、肿胀和疼痛反应等情况,称为触诊。

脉诊可为疾病的中医属性提供辨证依据。

本页关键字:脉诊  闻诊  望诊  切诊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下一篇:古代脉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

>> 返回诊断基础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