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济南府医诗
相传,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到济南府科举应试,年年科考,年年落第。因家境并不富裕,为了筹集科考费用,蒲松龄只得自谋生路。他懂得一些医术,便在济南府当起了郎中。
蒲松龄行医不久,就治好了一名当地豪绅的多年顽疾。豪绅大喜,便送他一块写有“圣手时医”的牌匾表示感谢。可豪绅大意,错把“时”字写成了“诗”字。蒲松龄见了也不在意,仍将此匾挂在门前。
匾一挂起,触怒了当地一班儒生,纷纷前来发难。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位秀才,拱手对蒲松龄说道:“先生号称诗医,学生觅得小诗四句,请圣手医治。”说罢递上一张纸。蒲松龄接过一看,原来是一首五言绝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略一思索,当即提笔批下“此诗宜补,方有起色”八个字。众儒生一看,哄笑起来:“诗文哪有吃补药的?”蒲松龄哈哈一笑,道:“首句补‘十年’,二句补‘千里’,三句补‘和尚’, 末句补‘老童’,诸位意下如何?”吃了“补药”的诗变为“十年久旱逢甘雨,千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老童金榜题名时”。众儒生仔细一想,补得有理,一时无言以对。
另一个秀才走出人群,从袖中取出一纸道:“学生姓杜,这首诗是老祖宗遗墨,请圣手医治。”蒲松龄一看,是杜牧名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蒲松龄看罢,灵机一动,写下了“泻药一剂,脚轻手快”八个字。众儒生不解。蒲松龄提笔边删边说:“清明就是时节,还要‘时节’何用?行人自然在‘路上’,此二字应泻去;何处就是问路,不必‘借问’ ;‘牧童’更是多余,应该泻去。”如此一“泻”,此诗成为“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杜秀才笑着作难道:“前三句泻得好,末句却万万不可泻,否则有谁来指路呢?”蒲松龄笑道:“除去牧童,路上岂无他人乎?可见你从来不回家祭祖扫墓的。”杜秀才羞得面红耳赤,怏怏而退。
上一篇:宋清开药店宽厚待客 下一篇:清代状元吴其濬精于药用植物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