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医药典故 --> 走方医虎撑的传说

走方医虎撑的传说

虎撑是旧时周游四方的走方医的标配。那么“虎撑”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呢?这得从一个“虎口拔骨刺”的传说讲起。

虎撑是旧时周游四方的走方医的标配。虎撑一摇,咣啷啷一响,人们就知道走方医来了。虎撑又叫“虎刺”“虎衔”“串铃”,其形如环盂,中虚空,内置铁丸,用手指周转摇动,发出清脆的响声,起到“报君知”的作用。正如《韵鹤轩杂著》所说:“百工杂技,荷担上街,每持器作声,各为记号。……医家所摇铜铁圈,曰‘虎撑’。” 串铃的名称很好理解,那么“虎撑”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呢?这得从一个“虎口拔骨刺”的传说讲起。

相传一天有只猛虎来到药王孙思邈的门前,曲起前爪,张着口,做出跪求的样子。孙思邈猜测它是来求医的,于是近前查看,看到它的喉咙已经溃烂,有兽骨卡在喉间。孙思邈意识到必须把兽骨取出来,再擦上点生肌敛疮的药才好,但把手伸进虎口拔骨刺,老虎一觉疼痛势必会合口把手指咬断。于是孙思邈找来一铜圈,将之置于虎口,撑住其上下颚,手从铜圈中伸入将骨头取出,再涂上药末,然后取出铜圈。老虎摇尾而去。过了些天老虎又来了,蹲在们外,看到孙思邈出来,便伏卧在地,求其乘坐。这就是孙思邈“虎为坐骑”传说的由来。

关于“虎撑”名字的由来,还有另一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宋代的走方医李次口。清代赵学敏《串雅内外编·绪论》言:“(虎刺)乃始于李次口。次口,走医也。常行深山,有虎啮刺于口,求李拔之。次口置此器于虎口,为拔其刺。后其术大行,名闻江湖。祖其术者率持此以为识,即名虎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虎》也提到过“李次口”这个名字:“猎人李次口云:热刺虎之心血饮之,能壮神志。”李次口是走方医还是猎人,抑或两种身份集于一身?“虎口拔骨刺”的真正主人公是孙思邈还是李次口?这些都难以考证了。但这个故事的意思很明了——虎撑就是由那支在虎口里撑过的铜圈演变、改造来的。

走方医手持虎撑,走街串巷,不仅起到报君知的作用,也将之视为行医的标志和护身符。然而,随着走方医的消失,虎撑这一物件也成为了“古董”。

本页关键字:走方医  虎撑  虎口拔骨刺  虎为坐骑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将军草来历的传说        下一篇:张泽生巧对药名结姻缘

>> 返回医药典故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