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莹“医”治台湾
姚莹(1785—1853年),字石甫,号明叔,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姚鼐为桐城派大师。姚莹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富有才华。21岁时以府试榜首中秀才,后中举人、进士,曾入两广总督百龄幕府。嘉庆二十一年起,任福建平和、龙溪知县。嘉庆二十四年及道光元年赴台,历任台湾县(今台南市)知县、噶玛兰厅(今台湾宜兰县)通判等。道光三年,应新任台湾府知府方传穟之邀同往协理政务。值得一提的是,英人启衅,形势紧迫,经两江总督陶澍和江苏巡抚林则徐推荐,姚莹于道光十八年再赴台湾,任台湾道加按察使衔。鸦片战争期间,姚莹与总兵达洪阿领导台湾军民多次击退来犯敌船,毙敌俘虏百余人,“诏嘉奖,加二品衔。”在台湾地区履职近10年,姚莹兴利除弊,关注民生,革除社会领域之顽症,救治百姓身体之痼疾,颇具政声。
古时,台湾地区为蛮荒之地,疫情频发。土著居民以痘疹多见,外来人群则以瘴疠为主。此外,尚有霍乱、痢疾等肆虐。史料载,康熙至光绪之212年间,台湾地区曾发生过88次大规模的疫病流行。对百姓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亡故者甚众。清政府采取设立医局、延聘医生诊治、免费给百姓发送避疫解瘴的中药制剂、广赠中医方剂、增设机构收留患病的行旅之人、改善居住环境的卫生条件等一系列措施加以防治,民众亦嚼食槟榔(或用扶留藤叶、蛎灰等包裹)、鼻涂雄黄以及进行“送瘟祈神”甚至是“求巫”活动御之。
道光元年六月,噶玛兰遭台风袭击,“雨甚,伐木坏屋,禾大伤,继以疫”。姚莹“闻灾驰至,周巡原野,倾者扶之,贫者周之,请于上而缓其征。”同时,亲自部署、组织抗击疫病,广备医药。“制为药而疗其病,疫以止,民大悦。”
姚莹通晓中医理论,深知医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适用性,并熟练地运用医理来治吏理政。他针对社会上存在的盗贼、械斗、谋逆等弊端,提出精辟见解和治理方略。指出,“善治国者,如理一身。气血流通,官骸运动,乃可以无病。苟一支一节,气滞血凝,则病作矣。然投剂者必审其秉体之强弱,与受病之深浅。有同病之异药者,其奏效一也。”“凡此皆台之病也。知其病而药之,则投剂必有其方矣。捍隔而不入者和解而通导之,虽扁卢无以易此……文武同心,官民一体,则血脉自尔流通,百骸无所壅滞,尚何病之不治哉?”
在台湾地区的吏治生涯中,姚莹加强海防,查禁鸦片,兴办教育,体察民情,救灾疗疾,破除迷信,推进中医药的普遍应用。深得民心,“民番大和”。为保卫台湾、建设台湾做出了重大贡献,彰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于道光九年撰写的《东槎纪略》,内容涵盖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山川道里、风俗民情等,为后人治理台湾留下了极具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后之从事台湾者,必取其言以为鉴”。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推行者康熙 下一篇:简文帝书《劝医论》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